首页 理论教育 孔子:中国通史中的至圣先师

孔子:中国通史中的至圣先师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至圣,指道德水准和智慧水平极高的人。先师,指最早从事师事行业的人。合在一起,“至圣先师”这句成语一般是对孔子的专称。孔子去世284年之后,汉高祖刘邦首次祭孔,从此开了以国家名义祭孔的先声。司马迁在《史记》明言:“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可见,“至圣先师”这个至高无上的名号落在孔子的头上,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孔子:中国通史中的至圣先师

至圣,指道德水准和智慧水平极高的人。先师,指最早从事师事行业的人。合在一起,“至圣先师”这句成语一般是对孔子的专称。

在学术下移的大潮中,孔墨两家是得风气之先的,“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韩非子·显学》)所谓“显学”,就是显赫之学,广泛被民众所接受和拥护之学。在两大显学中,孔子领导的儒学要更“显”,社会影响更大。在他活着时,就有人称孔子为圣者,他带着三千弟子,周游列国,影响遍及天下。晚出孔子两百年的孟子,予孔子以极高的评价,他赞道:“自有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又说:“以予观之,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孟子·公孙丑上》)孔子去世284年之后,汉高祖刘邦首次祭孔,从此开了以国家名义祭孔的先声。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孔子的地位更加崇高。司马迁在《史记》明言:“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唐代的唐玄宗,封孔子为“文宣王”。明代成化年间于孔庙立著名的“成化碑”,大书“天不生孔子,万古如长夜”十个字,这是对孔子的称赞: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孔子,那么中国将会有一个很长的时间处于伦理不明的愚昧时段。到清康熙时,康熙大帝在曲阜孔庙大书“万世师表”四字匾,已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可见,“至圣先师”这个至高无上的名号落在孔子的头上,有其历史的必然性。(www.xing528.com)

如果有人要问:孔子对中华文化的最大贡献是什么?那么,可以毫不迟疑地回答,他给了我们民族以学习的精神和学习的观念。可以说,“学习”这个词儿就是他发明的,在《论语》的首篇、首章、首句,讲的就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