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退避三舍: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退避三舍: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避君三舍,意思是指退让和回避,表示礼让和报恩。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左传》中的原话是“辟君三舍”,这是对话用语,后世成语化后就变成“退避三舍”了。还没交上火,晋军突然后撤了90里,将士都不理解是怎么回事,当时的晋主将子犯回答了这么一句:“退三舍而避之,所以报也。”上一节的“退避三舍”是传统道德,这一节的知恩图报也是传统道德。

退避三舍:成语里的中国通史

避君三舍,意思是指退让和回避,表示礼让和报恩。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春秋时行军30里称为一“舍”。三舍,为90里。《左传》中的原话是“辟君三舍”,这是对话用语,后世成语化后就变成“退避三舍”了。

春秋中期,晋国发生内乱。晋公子重耳流亡国外。先是到齐国,后又到曹国、宋国郑国,辗转到达了楚国。在楚国,具有远见卓识的楚成王隆重地接待了重耳,让他在那里很优厚地过了一段时日。临走时,楚成王与晋公子重耳之间有一段历史性的对话。翻译成白话文是:在楚成王送别晋公子重耳的酒会上,楚王说:“公子如果能回到晋国去(为国君),您将用什么来报答在下呢?”重耳回答:“男女奴隶、宝玉、丝绸是君王所拥有的,鸟羽、兽毛、象牙、牛皮是君王土地上出产的,那些流及晋国的,可以说是君王的剩余物,我能用什么来报答君王呢?”楚成王说:“虽说如此,您还得说说该怎么报答我。”重耳回答说:“如果托君王的福,果真能回国当国君的话,我当然会好好感恩于君。日后如晋楚之间发生军事冲突,那我会‘避君三舍’——也就是退让90里。如果再不能得到君王的谅解,那就只好与君王较量一番了。”

5年之后,晋楚之间的交战不幸而被言中了。楚令尹子玉带领的楚军与晋文公(重耳)带领的晋军对垒而战。还没交上火,晋军突然后撤了90里,将士都不理解是怎么回事,当时的晋主将子犯回答了这么一句:“退三舍而避之,所以报也。”还是为了承兑当年的诺言。(www.xing528.com)

这是发生在鲁宣公二年(前607年)的故事,也就是孔子出生前半个世纪的事。说明当时虽是乱世,但传统的道德文化并未泯灭。上一节的“退避三舍”是传统道德,这一节的知恩图报也是传统道德。赵盾在打猎时给予灵辄的两份饭食,一是救了他的命,一是满足了他的孝子之心。多少年过去了,灵辄反过来救了赵盾的命,问他为何如此,回答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