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以礼让治国,提升民风政风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以礼让治国,提升民风政风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礼让为国,是指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来治理国家,改善民风和政风。对礼让的作用,孔子做了明确的肯定: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在实际生活中,一个提倡礼让的国家是文明的国家,一个懂得礼让的社会是和谐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处十分强调礼让。由礼让成风,而让人想到受天命和得天下,礼让对于民众和国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了。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以礼让治国,提升民风政风

礼让为国,是指以礼所提倡的谦让精神来治理国家,改善民风和政风。语出《论语·里仁》:“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对礼让的作用,孔子做了明确的肯定: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在实际生活中,一个提倡礼让的国家是文明的国家,一个懂得礼让的社会和谐的社会。

从一些史料看,在礼治的作用下,周代前期的礼是起到了协调人际关系作用的,那时礼让之风成为了社会的主旋律。有这样一则故事说的是西伯在未灭纣之前,就暗暗地做善事,诸侯国有了纷争,都来找他裁决。当时虞、芮两国的人,为了一块土地互不相让而发生争吵,一直无法自我解决,于是就来到周国想让西伯帮助解决,认为西伯是有德的人,让他来裁定吧。他们一起来到了周地,只见耕田的人都在自家与别人家的田的交界处留下很宽的田垄(畔),互相谦让而不侵占别人的土地。进入周都邑,又看到周人男女不同路,特别是礼让老者和弱者。到了周朝廷,更发现周人士让大夫,大夫让卿,有礼有节。人与人之间相处十分强调礼让。虞、芮两国的人,还没见到西伯,就深感惭愧了,于是商议着说:“我们所争的,正是周人所耻笑的,还去见西伯干么,不是自取其辱吗?”于是各自回国了,双方都要把那块相争的土地让给对方。各方诸侯听到这则故事,都说:“周人礼让成风,西伯该是受天命,要得天下的君主。”(www.xing528.com)

由礼让成风,而让人想到受天命和得天下,礼让对于民众和国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了。

孔子所处的那个时代,离西周还不太远。孔子及其弟子所言的“先王之道”,主要是指西周之道。孔子的弟子有子是位礼学大家,他认为西周重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