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礼贤下士的成果和影响-《成语里的中国通史》摘要

礼贤下士的成果和影响-《成语里的中国通史》摘要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武王继续执行“礼贤下士”的人才政策。这是一番“礼贤下士”的真心话,是足以打动在场的臣属的,也会影响到天下众多的才士,众多的诸侯。“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天下的贤人才士会“不期而会”在武王的大旗下,这是“礼贤下士”方略的胜利。春秋时期有关“礼贤下士”的事例颇多。由是看来,正是齐桓公礼贤下士,选贤任能,才为其霸业储备了大量的有用人才。

礼贤下士的成果和影响-《成语里的中国通史》摘要

“礼贤下士”这句成语,有时也写成“礼下贤士”,表现当政者对有才德的人的尊重,对有识之士的屈己延聘。这也是周能灭商和周代前期繁荣昌盛的重要条件。周文王甫立,就执行礼贤下士的决策

“礼贤下士”是对有才德之士的一种真诚的尊重,为了事业的大局,当政者宁愿屈尊恭请也不愿埋没了大才。周文王“日中不瑕食以待士”,为了招待才士有时连吃饭都顾不上。辛甲是殷之重臣,曾经对纣王“七十五谏而不听”,愤而离商,来到了周地。辛甲找到了召公,尽情地谈出了自己建国立业的方略,召公马上将辛甲的情况向周文王汇报了,文王以为此人是可用大才,“文王亲自迎之,以为公卿”。(《史记·周本纪》)真是用人不疑。

文王去世以后,武王继位。武王继续执行“礼贤下士”的人才政策。武王对自己的属下,对那些才士的谦卑比之他的父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带兵伐纣,偏说是奉父命而为之。他敢于当着诸多臣属说“予无知”,自己只是个无知的孩子,而称属下的那些臣僚是“先祖有德臣”。自己是依仗这些“德臣”率军伐纣的。这是一番“礼贤下士”的真心话,是足以打动在场的臣属的,也会影响到天下众多的才士,众多的诸侯。“诸侯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天下的贤人才士会“不期而会”在武王的大旗下,这是“礼贤下士”方略的胜利。(www.xing528.com)

春秋时期有关“礼贤下士”的事例颇多。《管子·小问》载,一天,齐桓公管仲在宫内商讨要征伐莒国的事,还没有行动,消息已在外面传开。桓公非常气愤地对管仲说:“我与仲父闭门谋划伐莒,没有行动就传闻于外,这是什么原因?”管仲说:“宫中必有圣人。”桓公寻思了一下,说:“是的,白天雇来干事的人中,有一个拿着杵舂米,眼睛向上看的人,看来一定是他!”那人叫东郭邮,等他来到齐桓公跟前,桓公把他请到上位坐下,询问他说:“你是说出我要征伐莒的吗?”东郭邮毫不掩饰地说:“是我。”桓公说:“我密谋欲伐莒,而您泄露伐莒的打算,究竟是何原因?”东郭邮回答:“我听说过,君子善于谋划,而小人善于推测。这是我推测出来的。”桓公又问:“你是如何推测出的?”东郭邮说:“我听说君子有三种表情,欣喜兴奋是庆典的表情,忧郁清冷是服丧的表情,红光满面是打仗的表情。白天我看见君主在台上坐着时,露出红光满面的表情,像要打仗似的,虽然没有出声,但见口形应是说莒国,君主举起手远指,也许是指向着莒国的方向,我私下认为小诸侯国中不服君主的只有莒国,因此,我猜测您是在谋划伐莒。”桓公听后,异常欣喜地说:“好!你从细微的表情和动作上断定一件大事,真了不起!我要同你共谋事。”不久,齐桓公就提拔了东郭邮,委以重任。由是看来,正是齐桓公礼贤下士,选贤任能,才为其霸业储备了大量的有用人才。

周礼的精萃之一在于一个“让”字。“让”就是谦让,辞让,甚至适度的退让,即所谓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孔子是深明礼之真义的,他倡导的“温、良、恭、俭、让”,“让”处于压轴的位置。“让”能安民,“让”能安邦,“让”能安天下,统而言之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