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周礼核心价值-近人而忠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周礼核心价值-近人而忠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最重要的是,“周人尊礼尚施,事鬼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意思是说,周人的尊礼是讲实际的,提倡的是切切实实的实施,对鬼神是敬而远之的,周礼的核心价值在于“近人”,把人与人之间的忠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要而言之,就是“近人而忠”,讲人事,讲人际的交往,讲人与人的忠诚与忠厚,少讲以至于不讲鬼神事。“近人而忠”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涵与范畴。

成语里的中国通史:周礼核心价值-近人而忠

文化史上历来就有周公制礼之说。周公是灭殷兴周改朝换代的当事人。他是周文王的第四子,武王姬发之弟。在伐纣的战争中,周公手持大钺,成为武王第一辅臣。胜利后周朝遍封同姓诸侯和功臣,周公被封在曲阜为鲁公,但他未就封国,改封其元子伯禽为鲁公,自己全力辅佐武王,之后又辅佐年幼的成王。

他下决心在礼乐文化上改弦更张,重新制礼。所谓对周王朝的治理重新做出规划,并不是把前朝的一切文化要素都推翻掉,然后从头再来。周代的礼治文化批判性地继承了前代人的文化成果。既因于夏礼,又因于殷礼,取前者之礼中的精华而发展之。最重要的是,“周人尊礼尚施,事鬼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礼记·表记》)意思是说,周人的尊礼是讲实际的,提倡的是切切实实的实施,对鬼神是敬而远之的,周礼的核心价值在于“近人”,把人与人之间的忠诚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何为“以礼治国”?要而言之,就是“近人而忠”,讲人事,讲人际的交往,讲人与人的忠诚与忠厚,少讲以至于不讲鬼神事。

“近人而忠”是儒家学说的重要内涵与范畴孔子提出为人行事以忠信为主,一次,他的学生子张问什么是可以到处都能行得通的办法?孔子说:说话要忠信,行事要笃敬,即使到了蛮貊之邦也可以畅通无阻;反之,即使在本乡本土也行不通。(www.xing528.com)

曾子认为孔子一以贯之的道是“忠恕”。曾子还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首先就是为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忠经·天地神明章第一》中说:“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谓也”。忠,是人对天地、真理、信仰、职守、国家及他人等都至公无私,始终如一。《说文解字》中讲:“忠,敬也,尽心曰忠。”人要做到竭诚尽责就是忠的表现。忠的要点在于“一其心”,忠者,心无二心,即为无三心二意之谓也。中华民族传统价值观中对“忠义”极力赞美,自《汉书》后,历朝史书中都设有《忠义传》。尽忠确实是做人的根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要想真正做好,一刻也不能离开忠字。忠,既不拘于时空,也不拘于地域,推之古今而公行,放之四海而皆然。

“以礼治国”决不是一句空话。要达到这一宏大的目标,就得建立起完整而有序的礼制体系。这就决不是周公一个人的事了,经过多少代人的打磨,在周代终于形成了彪炳千秋的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五个方面的礼制大典,世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