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殉葬”,指古代葬礼中以活人陪葬的陋俗,这是一种残忍而野蛮的宗教行为,后人以此形容残暴。它出现于原始社会末期,盛行于奴隶制时代。人殉,指的是用活人为死去的氏族首领、家长、奴隶主或封建主殉葬。被殉葬者多是死者的近亲、近臣、近侍,以及战争中的俘虏等。人殉成为一种广泛流行的古代丧葬仪式。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当时商品交换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引起氏族内部出现了阶级分化。因此,这种宗教活动的出现,同私有制的出现是密切相关的。每次殉多少人,并无具体执行标准,但有一个大概。墨子曾说过,天子死后,殉葬者多则数百人,少则也有数十人,将军大夫级别的,殉葬者多则数十,少则几个。
我国人殉最盛的时代当是商周时期。据考古发掘,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人殉。考古学家对河南安阳侯家庄西北一座殷代大墓的发掘发现,在墓道、墓室以及祭祀坑中,到处都是白骨累累的殉葬者,其人数有六七十人之多。专家分析其操作过程是:先将墓室下的人殉者活埋后再填土夯平,墓主人下葬后留下墓道,再用此墓道将其余人殉者10人、20人一行反绑着牵入墓道再陪葬。
甲骨文中有“鬼”字,其字形如人字上头一个田字,《说文》注曰:“人之所归为鬼。”也就是人死后归于(埋葬)田园,就变成了鬼。在迷信的商人看来,鬼与人一样有自己的“生活”,于是就要有殉葬品。殉葬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起始于殷商时代的。
河南安阳小屯村及其附近的遗址,发现有殷王大墓九座,在大墓的东区,又发现有附属于大墓的小墓1242座。而在这些墓穴中,可以说没有一座是没有人殉的。
就以安阳侯家庄西北冈1001号大墓来说,此墓已被盗过,但基本情况还是依稀可见的。如以原墓复原看,这里的殉葬人数当在三四百人之间。看来,墨子明确指出的“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的说法,完全是符合实际的。(www.xing528.com)
在大墓的东区,附属于大墓的小墓有一千二百余个。这可能是基层官员及普通百姓家的墓地。这里也普遍存在着殉葬现象。殉葬者中有全躯人骨的,也有不少无头肢体,也有无肢体的头骨。这些殉葬者有的是成年人,但更多的是未成年人,还有连天灵盖都未长满的一二岁的婴儿。这一千多小墓,殉葬者少说也有二三千人。
社会发展到当今之世,实指的殉葬现象已在世界上灭绝了。但是,已经成语化的“殉葬”、“殉葬者”、“殉葬品”这样一些词汇还活着,还时时会给人以人文的思索。
如果说夏代是中国农耕社会的起始期的话,那么,商代则是中国农耕社会的发展期和成熟期。在商代,“井”的开掘已十分普遍,人们习惯于聚“井”而居,国家也依“井”而管理,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说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