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要举用的贤人的第四类是“大鸿”,很显然,这“大鸿”就是鸿鹄大志的缩语。这会让人想到一个历史故事。史书上说,陈胜少时就是个有大志的人。在与人庸耕时,就对同事者说:“苟富贵,无相忘。”意思是说,如果有一天我们中哪一位富贵了,就不要忘记今天一起帮佣者。大家都笑话他不自量力,竟然口出狂言,他却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意谓那些家雀、燕子哪能知道天鹅的志向。鸿鹄亦称天鹅,因为飞得既高又远,就被用来比喻平凡的人哪里知道英雄人物的志向。黄帝要用“大鸿”之人,就是隐指具有鸿鹄大志的人。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鸿鹄,是白色的凤凰或称天鹅。在古时发音中,鸿与黄的发音,及鹄与鹤的发音很容易混淆。故而鸿鹄也常被误读成黄鹄、黄鹤等。古今中外,人们都爱天鹅。中国古代称天鹅为“鹄”或“鸿鹄”。在国外的民间传说中,也常有天鹅的形象出现。芭蕾舞《天鹅湖》表现的就是一个美丽善良而又多情坚贞的公主,被恶魔掳去变为天鹅,后在爱情力量的感召下战胜恶魔的神话故事。天鹅善飞,是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它的洁白和远走高飞成了人们心目中纯洁、善良、高尚、勇敢的象征。
中国从来是一个重立志的国家,所谓“若射之有志”(《书·盘庚》),即射箭要看准箭靶子(即“志”),人生也应有志,才能有出息。黄帝主张举荐“大鸿”者,正好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
现在清楚了,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一语的意思是——
“风后”,就是雷厉风行、不为人后的那种人。
“力牧”,就是奋力前行、善于管理的那种人。(www.xing528.com)
“常先”,不忘初心、永远敢为天下先而不惜牺牲自我的那种人。
“大鸿”,目光远大、胸有鸿鹄大志的那种人。
这就是中华文明初创时黄帝定下的人才标准,很值得我们思之再三啊!
全世界有一共识,以为文字的产生和发明,是步入文明社会的最重要标志之一。黄帝时代有诸多的文化成就,而最大的文化成就当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