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挪死,人挪活”,这句民谚的意思是说,人如果挪动自己的生存环境,只有好处没有坏处,那样可以增长见识、提高能力、培育活力;而树就不同,几经挪动,树木就会枯萎死去。此成语是对远古时代中国人民几度自东向西大迁徙的充分肯定。
在中国古代历史进程中,应该承认确实存在过“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历史时期。万年前,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中国形成了西高东低的地势,在人对大自然的抗争能力不太强的情况下,的确会有大量的人们“走”向高爽而更加适宜于生存的西部(包括西北、西南)。侯外庐先生在《中国古代社会史论》中称:“长程迁徙,这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特殊现象。”而正是这种“被逼出来”的长程迁徙,在历史进程中由大坏事变成了大好事,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文化观念:“树挪死,人挪活!”
历史证明,距今一万年到六七千年之前确有一次东部往西部的人口大迁移。现今西部地区较之东部地区民族的复杂性,更说明了西部民族的曾经植入性。吕思勉先生在《中国民族史》中指出:西部之民“多与异族错处”。这里的“异族”是从哪里来的?唯一比较顺畅的解释是从东部、北部、南部迁徙来的。在大自然的严逼下,人们不得不远走他乡,来到西部高地,当起真正意义上的“丘民”(孟子语)来。(www.xing528.com)
这就很自然地使我们想起“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句民谚的同时,想起了另一句民谚:“树挪死,人挪活。”人一挪动,会有很多艰难困苦随之而来,但是,在面对种种困难过程中人的活力和智能也就激发出来了,从而找到新的生命活路。吕思勉先生说的秦、陇、燕、晋之民“淬厉而强”,正是“人挪活”的最好的历史明证。
“淬厉”是指把金属加热到极致温度后,再急速地放在冷水中冷却,以增加金属的坚硬度。一个民族的“坚硬度”也是要通过“淬厉”锻炼出来的。“人挪活”的过程,正是“淬厉”民族坚硬度和锻造民族魂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