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句古谚的原始意义,与后世理解的“人心比天高”和追求荣华富贵的那种价值观是很不相同的,它是一种源于神州大地“西高东低”地貌引发的历史状况的实指。
《淮南子·天文训》有这样一则神话故事说,当时的颛顼帝与共工氏争帝位,共工氏敌不过颛顼帝,在败走时以头撞击天柱,结果是“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中华大地西高东低的格局形成。神话故事是否实有其事,另当别论,但距今一万年到五六千年前“天倾西北”的地貌大局已经形成,那是不争的事实,当时的民众已大致了解祖国西高东低的地貌,也是不争的事实。
当时的西部除了地势高爽,对水灾有较大的天然抵御能力外,还有哪些特有的优势呢?有的。它还有着气候条件上的某些优势。按照现代中国西部氧同位素与气候关系的推测,在距今8700年至8500年之间,当时西部温度剧烈上升了4.5度,这对植被的生长和人类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就是在距今6000年到5000年(五帝时期之前)这个时间段中,各地气候波动剧烈,是公认的环境较差的时期,而我国西部地区气温仍然较高,雨水也充足,适宜于人的生存和发展。
在生产力水平还相当低的远古时代,为了避害趋利,人们得向更有利于生存和发展的地区迁徙是一种生活的常规。有学者还具体地指出:“上古时期冰川的融、冻,洪水的升降,驱使人类不得不像候鸟一样不断迁徙。”在中国远古历史上对中国人口迁徙影响最大的是距今约8500年的那次大洪水。“大约8500年前出现了中国境内的第三次大洪水,这是伏羲氏后期的黄河泛滥造成的一次小洪峰,洪水始发于河南。洪水导致了移民,移民路线自河南走向湖北,走向湖南,走向四川,走向贵州,然后再分两路,一支入藏,创造藏羌文化,另一支入川,创造巴蜀文化,苗蛮越阗文化。”(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这不正好诠释了“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一语的历史原貌吗?(www.xing528.com)
好事可以变坏事,坏事也可以变好事。正是这样异乎寻常的迁徙和交往,促进了各地、各族间的理解和交融,为统一和民族融合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到了5000年前的黄帝时代,实现了可贵的“万国和”的局面。
由于气候和地壳大裂变造成的灾异,万年前中华故土出现了人口长途大迁徙,这既是大坏事,又是大好事,正所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