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指在叶背上切面最大厚度处所产生的空泡,呈泡沫状。这时叶切面的来流攻角较小,导边未出现负压峰,压力最低处大致在最大厚度附近,因前后压力变化比较缓和,由此所产生的单个空泡的成长清晰可见,有时可以成长到相当尺度。空泡被水流带向下游时尺寸减小,并发生溃灭、再生、再溃灭,直至消失,如图13-4所示。这种空泡对螺旋桨的性能影响不大,但对桨叶材料有剥蚀作用。
图13-4 叶背上的泡状空泡
泡状空泡可以归为螺旋桨叶背空泡现象的第一阶段。叶背某点(对应如图13-5中B点,常处于叶背上减压系数最大的点,即图13-5中曲线1峰值点附近)处压力降低到饱和蒸汽压时,水即汽化,水汽通过界面,进入气核并使之膨胀而形成球状空泡。当其沿流线移至较高的压力区内(如图13-5中D点)时,水汽压力不再能支持外界压力,因而空泡被压缩而迅速溃灭,水流亦恢复正常情形(如图13-5中D点至随边段)。
这类第一阶段的空泡为什么对螺旋桨的水动力性能没有太大影响,而对桨叶有剥蚀作用呢?由图13-5(曲线1表示螺旋桨叶切面在一定攻角下未发生空泡时的减压系数ξ曲线,曲线2表示叶背上产生局部空泡时减压系数的分布曲线)分析如下:
(1)叶背上A点前的压力已降至汽化压力pV,溶解于水中的气体开始逸出;而在A点处,减压系数ξ等于空泡数σ,水即开始汽化而形成空泡,其压力恒为pV而不再变化,故在AB段内,减压系数ξ不再按无空泡时的规律变化而恒等于空泡数σ(对应直线AB段)。
(2)在B点以后,减压系数ξ开始过渡到小于空泡数σ的区域,但因该处的空泡不会马上完全溃灭消失,再者空泡占有一定的位置,故延伸至C点,BC段减压系数ξ的数值也恒等于空泡数σ。(www.xing528.com)
(3)空泡的延伸改变了流经叶背的流线形状,使流速增大,其影响至D点处才消失,因此,在BD段内,空泡发生后的减压系数ξ也不按无空泡时的规律变化,而是沿ABCD曲线段变化。
图13-5 螺旋桨叶切面第一阶段的空泡
(4)在AB段内ξ曲线被截去的部分(损失的吸力部分)大致被BD段内增加的部分(吸力的增加)所抵消,因而对整个叶切面的升力无甚影响。此外,由于空泡区对叶切面处流动情况影响不大,故对阻力的影响也不大。但是,由于空泡在C点下沿溃灭,产生内爆,这种内爆的冲击力反复集中于一点,这样C点就处于空泡反复延伸和溃灭的交界处,可使桨叶表面材料被蚀除而损坏,称之为剥蚀,以区别于因化学作用而产生的材料腐蚀或电蚀。当然,材料被反复剥蚀后会形成多孔海绵状麻点,使桨叶材料受到损伤,甚至导致桨叶折断的危险。
归纳起来,螺旋桨空泡第一阶段的特性是:空泡发生在局部区域,对叶切面的水动力性能无明显影响,但可能造成桨叶表面剥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