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国传统的博士教育模式中,对于博士生的选拔有一种典型方式。学生通常会在完成两到三年的大学学业之后参加中期考试(Diplom-Vorprüfung或Zwischenprüfung),作为基础学习阶段的结束,然后参加教授开设的高级研讨班(Oberseminar)。这种讨论班规模通常较小,研讨内容或是专题性的研究,或是就学生准备撰写的毕业论文进行讨论。这种讨论班为教授和高年级学生提供了充分的互相了解的时间,有意在毕业后继续从事科研、攻读博士学位的学生可以向教授表达读博的意向。而更多的时候,教授会从高级讨论班中选择自己认为具有潜质的优秀学生,向其发出“邀请”,欢迎他们来跟随自己攻读博士。对于教授而言,这不仅是招收学生,更是为自己选拔未来的教学和研究助手。这样一种选拔方式是非正式的,完全基于教授和学生之间的交往。但这种选拔又是建立在师生双方相互了解的基础之上,教授对于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学术能力有较为全面的把握,有利于招收真正有潜质的学生。但是,这样的选拔完全是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内进行,人员流动、跨校读博的情况较少发生。如果是其他学校的学生想要投到某位知名教授门下,通常也要以这样的方式来参加高级研讨班,才能获得与教授进一步沟通的机会。对于外国学生而言,这样的入学方式显然是难以实现的。
在这样的体制下,德国大学的博士学业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开始。有意读博的学生需要提出一项博士论文的研究课题(Vorhaben),获得教授同意后便可以着手研究和论文撰写,也就算开始了博士学业。在20世纪60年代,德国全面普及了文凭学位(Diplom)和文科硕士(Magister)作为大学毕业文凭后,攻读博士通常需要以取得毕业文凭为前提条件。(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