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的GNSS测量技术

我国的GNSS测量技术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7中注明了GPS网与天文大地网的相应弦长之差。我国国家A级和B级GPS大地控制网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建成并先后交付使用,这标志着我国空间大地网的建设已进入一个新阶段。通过求定A、B级GPS网和天文大地网之间的转换参数,建立起了地心参考框架和我国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数学转换关系,从而使国家大地点的应用领域更加广阔。图1.7 我国A级GPS网布测情况

我国的GNSS测量技术

研究地球的形状及其随时间的变化历来都是大地测量的主要任务之一。为此建立全球性的坐标系统和统一的高精度大地控制网是大地测量工作者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直至GPS技术逐步完善的今天才使覆盖全球的高精度控制网得以实现,从而建立起了高精度的(1~2cm)、全球统一的动态坐标框架,为大地测量的科学研究及相关地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91年国际大地学会(LAG)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IGS(国际GPS地球动力学服务)观测网,并于1992年6—9月间实施了第一期会战联测,我国积极配合并参与了这项工作。目的是在全国范围内确定精确的地心坐标,建立起我国新一代的地心参考框架及其与国家坐标系的转换参数; 以由于10-8量级的相对精度确定站间基线向量,布设成国家A级网,它将作为国家高精度卫星大地网的骨架,并为地壳运动及地球动力学的研究奠定基础。

建成后的国家A级网(如图1.7所示),共由27个主点和6个副点组成,均匀分布全国,平均点间距650km。从1992年7月25日至8月5日的9天内,在这33个点上进行了9昼夜的连续观测。国家A级网经与地面联测后全部与国家天文大地点重合,且重合点分布均匀。经过精细的数据处理,平差后在ITRF91地心参考框架中的精度优于0.1m,边长相对精度一般优于1×10-8,随后又在1993年和1995年两次对A级网点进行了GPS复测,其后点位精度已提高到厘米级,边长相对精度达3×10-9

平差后的GPS网的精度比整体平差过的天文大地网的精度高出1~2个数量级。将GPS网与天文大地网重合点成果化算至同一坐标系后,用各种方法比较,就可发现天文大地网的某些局部伸缩和变形。

图1.7中注明了GPS网与天文大地网的相应弦长之差。从图中可以看出,差值超过1m的共有14条,说明我国天文大地网存在的变形和位移,大多分布在周边地区,安多、拉萨、安西、下关、三亚等点比较明显。其主要原因是早年所布设的天文大地网是锁段控制、逐级传递,距离大地原点愈远,误差积累愈大,所以边远地区的网点存在变形是可以理解的。(www.xing528.com)

为了满足国家建设的需要并作为我国高精度坐标框架的补充,在国家A级网的基础上建立了国家B级网(又称国家高精度GPS网)。布测工作从1991年开始,5年完成外业,内业工作也已完成。全网基本均匀布点,覆盖全国,共布测818个点,总独立基线数2200多条,平均边长在我国东部地区为50km,中部地区为100km,西部地区为150km。经整体平差后,点位地心坐标精度达0.1m,GPS基线边长相对中误差可达2.0×10-8高程分量相对中误差为3.0×10-8

我国国家A级和B级GPS大地控制网分别于1996年和1997年建成并先后交付使用,这标志着我国空间大地网的建设已进入一个新阶段。新布成的国家A、B级网已成为我国现代大地测量和基础测绘的基本框架,将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A、B级网以其特有的高精度把我国传统的天文大地网进行了全面的改善和加强,从而克服了传统天文大地网的精度不均匀、系统误差较大等传统测量手段不可避免的缺点。通过求定A、B级GPS网和天文大地网之间的转换参数,建立起了地心参考框架和我国国家大地坐标系的数学转换关系,从而使国家大地点的应用领域更加广阔。A、B级GPS网的高精度三维坐标,结合高精度的水准联测,大大提高了确定我国大地水准面的精度,特别是克服了我国西部大地水准面存在较大系统误差的缺陷。国家A、B级GPS网的建成,标志着我国具有分米级绝对精度的三维大地控制网坐标系统已基本建立,它将为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和空间基础数据乃至数字中国的构建、动态实时导航定位等技术应用提供一个精确可靠的参照系。

图1.7 我国A级GPS网布测情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