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沈文冲
傅天斌兄主持的毛边书局,弹指之间不觉已走过二十年。主持者也从初出茅庐的年轻后生,一晃跨入中年的门槛。书海浮沉,世相百态,人情冷暖,山穷水尽,柳暗花明,大致也是其人生历练、奋斗与成长的宝贵经历吧。
二十年贩书的风风雨雨,恩恩怨怨,喜怒哀乐,艰难困苦,自然在在皆是。而把毛边书局有益的经验、教训,以至与书友的交谊、趣闻和轶事等,通过不同的视角记录在案,汇编成书,实在也是极富意义的事情。
堪称古灵精怪的傅天斌兄,既有从前辈身上继承而来的侠义豪情,更有他自身创新拼搏的禀赋。如果说,天斌兄在湖北十堰创办毛边书局还是集众人智慧的话,那么二十年间毛边书局从十堰迁至成都,这块招牌迄今仍能保持和发展,仍然是他养家糊口、安身立命之本,则完全取决于天斌兄的不懈坚守。
一个人在学步阶段免不了需要拐杖的支撑,需要别人的扶持,而一旦能够独立行走,甩掉拐杖,自顾前行,既属正常,也是必然——起过拐杖作用的人必须要有这种心理准备与广阔胸襟。唯这有样,扶持者才不至于成为受到扶持者前行的负担,而被扶持者倘若能格外珍惜尽管已成“过去时”的那种扶持,悟透“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之意蕴,那么这种和谐共生的局面经过努力一旦形成,相互间的宽容与亲密无间也一定会地久天长!
常言道:在商言商。与一般从商者不同,天斌兄还是位古道热肠、广交朋友的人,他的重义轻利给我留下很深印象。记得2010年11月中旬,第八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在成都举办期间,一天晚上我同几位师友与天斌兄约定,上他的毛边书局库房淘书。我们一行四五个人,总共淘了好几十本书,结账时天斌兄却硬是分文不取,弄得我们很不过意!事后我也只能寄去拙作数册,聊补对他的亏欠之情。(www.xing528.com)
毛边书局二十年间,在十堰和成都两地究竟卖过多少毛边书?天斌兄心里或许会有一本账,不过这账否精确明细,怕是很难说。但对于我来讲,有一点则十分确定,那就是尽管我现在聚藏的毛边书刊已有八九百册,但我收藏的第一批毛边书,却全都来自十堰时期的毛边书局,其中包括钟叔河编《知堂书话》(上下册)、钟叔河著《书前书后》、陈学勇编《凌叔华文存》(上下册)、陈子善编《董桥文录》、龚明德著《新文学散札》、龚明德编“老版本”系列三种(《红楼梦宝藏》《文坛登龙术》《前辈先生》)、张阿泉著《躲在书籍的凉荫里》、吴茂华编《流沙河散文》,还有《三杠爷》《新文言》《并非永生的渴望》等。这些毛边书实物,让我从之前的仅仅限于文字叙述上的认知,转而进入对毛边书本身的观摩、赏玩与探究阶段。
第八届全国民间读书年会后的一段时间里,天斌兄又陆续从成都给我寄过多本他认为对我可能有用的书。在他赠我的书刊中,我以为最有意思的还是他自费编印的店刊《毛边书讯》毛边本。这是一份很难得的专门汇集有关毛边书各类资讯的小型内刊,尽管编辑一份杂志并非天斌兄所特别擅长,然而在师友的指点帮助下,经过他的悉心探索,这份当年独一无二的杂志,的确起到了他所期待的“引导书友购好书,推动作者与读者交流”的作用,是很有价值的“一份关于说淘书、话旧书与旧书业,谈书人书事的资料”。许多著名的作家、学者与名流,曾为这份小小的杂志写稿子,发表过不少好文章。只是这本极富趣味的《毛边书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而未能坚持办下去,殊觉可惜!
2015年5月,由我创意主编、天津问津书院印行的《参差》小杂志,是否可以说就是《毛边书讯》的继续呢?应该说:既是,又不是。说它是,是因为两本杂志说的都是毛边书;说它不是,是因为“书讯”关注的主要是引导书友购买好书、畅通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渠道,而《参差》则更注重对毛边书的品评鉴赏,尽管它也关注毛边书的各种资讯。在办刊的宗旨与理念方面,也许不能说两者大相径庭,但在内容编选及表现形式上两者的确已大异其趣。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毛边党”终究先后读到了专讲毛边书的两种不同的杂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