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刘永平
《参差》是天津市著名文化品牌问津书院旗下的四种小刊之一(其他三种是《问津》《开卷》《品报》)。其主编沈文冲先生,被誉为我国毛边书研究第一人。我关于毛边书的启蒙,正是来自于沈先生编著的《毛边书情调》《百年毛边书刊鉴藏录》《中国毛边书史话》。我认为,这三部书可称“毛边启蒙三书”,而《参差》正可称为毛边研究第一刊。
先看外表,一个字——美。六期毛边《参差》在我书桌上素面朝天,一本挨着一本铺平,摆成一列,大小参差,厚薄参差,像模特走上T台,以实在的姿态展示了无形的美——“一种参差的美,错综的美”。参差错落中也有整齐一致:在封面右上部,主体由三角形和横斜线组成的“参差”变体刊名,如一排小松树挺拔直立。封面下中部的印行日期,除了创刊号是22日,后五期都是23日,年月日方方正正,像一块块青石板延展着坚实的小路。单独看刊名,眼前不由会出现攀登者一级一级、一层一层辗转曲折向上艰难攀爬的身影,而最高峰上,红色的锦标在等待他夺取。这么美的封面,是设计者唐文权先生的功劳。
再看内页,两个字——很美。很美来自于这本小刊物的专业范儿。看看强大的顾问和编委团队吧!创刊号中列出顾问是丁景唐、高信、陈学勇、陈子善、谭宗远、龚明德、王稼句、卢礼阳、徐雁、朱国强诸位先生(后来还有陈克希、吴兴文先生加入)。编委是王振良、严晓星、沈文冲、董宁文。他们都是在出版界、读书界、文学研究与写作方面学有专长的真正专家学者,同时也是刊物中多篇精妙文章的作者。如陈子善先生,每期都介绍一种他收藏的珍稀毛边本,让无缘亲睹亲近老毛边本的普通毛边党员,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画饼充饥,见识老毛边本的魅惑之力。更重要的是,这些顾问和作者中的很多人,不仅是毛边书刊的爱好者、收藏者、研究者,还是毛边书制作的实践者。既能坐而论道,又能作而行之,如龚明德先生就有专文介绍了自著《新文学散札》毛边本的详细过程和制作工序。可以想象,有了这样的后盾和厨师,文章的味道自然很是可口,足以让人食指大动。
六期《参差》中,我尤其喜欢看主编沈文冲先生的“炉边茶歇”专栏。只看名字就感到了其中烟火气儿,亲切温馨,暖意融融。从创刊号到第五期,沈先生连续记录了2013年1月到2017年6月期间他得到毛边书刊的简单情况,还有与“毛边”相关的人和事。沈先生真是有心人,不厌其烦,详细笔录。这让我想起有的家庭里,主妇喜欢每天一笔笔记下所有花销——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的各个细节,都活泼泼地显现在细碎的数字里了。我想,沈先生的记录,可算是他“毛边书史话”的继续,是在为更全面的毛边书史积累材料。(www.xing528.com)
从《参差》中,我看到了众多“家人”,大家都喜爱毛边,因而走到一起来,开垦出毛边党人自己的园地。《参差》第六期是“毛边风月专辑”,正是毛边党人家庭大联欢的快乐高潮。“毛边风月”是龚令民先生创建的公众号和微信群。借助于微信这个新媒体,他让更多的毛边爱好者团聚起来。这期毛边风月专辑是对《参差》的热烈呼应和拥抱。毛边的大家庭里,一下子增添了众多的成员,大家欢天喜地地谈论起来,谈论得久了,一周年纪念应运而生。由此,新老毛边党们以及非党人士欢聚一堂,纷纷拿起笔来,抒发对“毛边”的爱。不论文章水准差别,关键在于大家都是自己人,都有一颗毛亮的心。家的味道,谁不喜欢呢?
2015到2017,三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看完了过去,更得好好看看未来。《参差》的未来,有赖于全体“毛边党人”的共同努力。作为家中一员,我愿意说出自己内心的一点想法,供大家参考。我想,今后可否多以专题的形式出刊,如从出版社的角度切入,集中介绍某一个或几个出版社所出的毛边书;或者以某一类内容,比如谈书的书为主题的毛边本评介;或者某个作家的作品毛边本专题;或者西书的毛边专题等。还可以选刊毛边前辈们,比如民国时期有关毛边的文章,甚至有雅量刊登反对毛边本的文章。我觉得这样可以大大拓宽刊物内容的丰富性和广泛性,可以把触角伸得更远些,有利于扩大毛边书文化研究的范围。
《参差》看不够,毛边爱不完,“毛边党员”同志们,慢慢裁吧,慢慢读吧,慢慢乐吧!
2018年4月25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