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孙永庆
最初见到《参差》,缘于河北廊坊师院李树德教授的赠书。《参差》从封面设计到印刷,看上去就是手工制作的艺术品。虽说是小众刊物,但也有时尚的因素,现在流行手工作坊,制作纸质品还颇受欢迎,《参差》的制作也有这样的品性。真为主编沈文冲先生高兴,这是他多年的夙愿,在天津问津书院王振良先生的帮助下,刊物在天津第十三届全国读书年会时问世。
与沈文冲先生交往也有些年头了,我的小书《书边散墨》出版,制作了少许的毛边本,山东作家阿滢在报纸上发了书影和简介,沈文冲先生看到后想联系我,后经作家自牧牵线,我们便有了书信往来。我发表的《附庸风雅读“毛边”》,被选入他编辑的《毛边书情调》(河北教育出版社),得到了两册毛边样书,还有一把红木裁刀。这本书收录了鲁迅、周作人、唐弢、姜德明、徐雁、陈学勇、阿滢等近百年各个时代的谈毛边书的文章,让读者对毛边书有了更深层的了解。在温州读书年会上与沈文冲先生面晤,他曾说想办本介绍毛边书的刊物,现在六期制作精良标准的毛边《参差》放在面前,心里有种难言的兴奋,我想沈文冲先生和我会有同样的心情吧。
翻阅这些刊物能感觉到制作者的用心,让人倍感亲切,这也是我喜欢毛边书的原因之一。虽然沈文冲先生在《中国毛边书史话》(内蒙古教育出版社)中,把我列为毛边党的中坚,严格来说我还算不上真正的“毛边党”,只是喜欢而已。给《参差》撰稿的很多作者才是真正的“毛边党”,他们写出了对毛边书的爱恋。王稼句先生在《参差》创刊号上称毛边书为“佳人参差”;陈旻先生在《参差》创刊号上称“耳鬓厮磨”毛边书;龚令民先生从《错怪毛边书》(《参差》第三期),到《为什么要读毛边书》(《参差》第四期),到《关于毛边书的一点感想》(《参差》第六期),到《毛边杂篡十题》(《参差》第六期),从与毛边书的“初恋”,到与毛边书“结婚”,写出了毛边书痴迷者的心路历程。他不仅仅是自己喜欢毛边书,还为毛边书鼓与呼,他建了“毛边风月”公众号和微信群,成为传播毛边书的交互平台,有更多的爱书者加入了毛边党的行列;龚明德先生对毛边书有倡导之功,在《我做毛边〈新文学札记〉》(《参差》第四期)、《我做毛边书“老版本”》(《参差》第五期)中,写出了做毛边书的艰辛,只因为毛边书来之不易,才为藏书者倍加珍爱。我最初接触的毛边书,就是龚明德先生编印的《董桥文录》毛边本,这本书引起了我的兴趣,便陆陆续续收藏了多本毛边书。在《我的第一本毛边书》(《参差》第三期)中,袁滨先生介绍收藏的第一本毛边书也是《董桥文录》,他写道:“余生也晚,孤陋寡闻,对毛边书说不上情有独钟,却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我亦有同感。(www.xing528.com)
《参差》所刊文章也有看头。陈子善先生的《参差》(《参差》第三期),从刊物的命名说开去,引经据典,文短意长,很有见识,也很有趣味,喜欢这种有趣味的文字。方然的《不裁的美丽》(《参差》第三期),把毛边书提升到了世界上最美的书的高度,中国书籍设计师朱赢椿设计的毛边书《不裁》(江苏文艺出版社)被评为“世界最美的书”,该书让阅读有延迟,有期待,有节奏,有小憩,是一本雅致的毛边书,让更多的人知道了毛边书,给毛边书的发展注入了不小的动力。最有趣的还是杜鱼的编后记,我们先看看题目:《爱上“参差”》《小众的“参差”》《相对的“参差”》《渐入“圈套”》《无意义的“参差”》《有意义的“参差”》,读这些编后记,爱还是不爱,读者也会渐入“圈套”。现在人们又喜欢毛边书与生活节奏有关,生活的快节奏,逐渐使人们感到疲惫不堪,于是有人倡导慢生活,就如同现在用的东西多是机器生产的,于是便出现了手工作坊之类的时尚,正所谓物极必反。即使这样,毛边书仍是“小众”之事,这也是读杜鱼的编后记所产生的想法。
《参差》编到现在,已然形成了自己的格调,从刊物的设计到印刷,从文稿的选择到排版,从卷首语到编后记,都透出“参差”的内涵,正是“知命乐天真快事,舒心静气悟参差”。
2018年4月1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