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左传》学成就研究:马骕的贡献

清代《左传》学成就研究:马骕的贡献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骕把编年体的《左传》改编成纪事本末体的功用正如其所言的那样:“将令读者一览即解,且无遗忘之病。”

清代《左传》学成就研究:马骕的贡献

马骕,生于明末天启元年(1621),字骢御,又字宛斯,今山东邹平市人,顺治己亥进士,官淮安府推官,康熙十二年(1673)病逝于灵璧县任上,《清史稿》及《清史》都有传记。马氏为清初著名史学家,有研究夏商周三代的专著《绎史》,受到顾炎武的赞扬,认为是必传之作,所以马氏被世人誉为“马三代”。其《左传事纬》十二卷后附前集八卷,共二十卷,把《春秋》和《左传》内容分门别类,按照题目编辑在一起,共分为一百零八个子目。如卷一的“郑叔段之乱”“卫州吁之乱”“郑庄入许”“隐公之弑”“宋殇之弑”以及“陈佗之乱”等十八篇纪事始末性文章,于每篇之后都有马氏的案断,发表自己的看法:或阐发伦理道德,或考证事件原委等。马骕把编年体的《左传》(连同《春秋》)改编成纪事本末体的功用正如其所言的那样:“将令读者一览即解,且无遗忘之病。”[3]在卷二首处“齐桓霸业”标题下,马氏把有关齐桓公称霸的经传材料按年月先后列在一起,从庄公十三年春会于北杏以平宋乱开始,直至僖公十七年春,齐人为徐伐英氏以报娄林之役结束,详细记录了齐桓公的称霸经历。在其后的论说部分中,马氏先是简单考证了“霸”和“伯”的起源,接着作者又提出“五霸”不是指“春秋五霸”的观点。作者认为“霸”应当是羽翼天子功业的人物才配得上此称号,并认为“五霸”为“昆吾、大彭、豕韦,皆有羽翼夏、殷之事,则并桓、文而为五,此至确之论也”[4]。依据能否羽翼天子的标准,马氏认为春秋时期只有齐桓公和晋文公才可以称得上“霸”,至于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都配不上“霸”的尊称。

马骕在每个大事件之后的评论,观点和语言都很是透彻,尤其是语言相当刻薄。核其所论,无非用后代的伦理纲常来审视和评判早于其二千多年的人物与事件的得失成败,因此今人看来,这些评价或议论未免有些迂腐和过分,如卷一中的“文姜之乱”后的议论,就是如此。《左传》中的文姜是齐襄公之妹,嫁于弑兄隐公而立的鲁桓公。文姜与其兄襄公私通被桓公发觉而受到责备,襄公趁桓公与文姜去齐国之机,将桓公灌醉使彭生杀死于车上。马氏针对这件事的议论很是痛快,“桓公不死于本国而死于齐,天盖巧于假手以为隐公复仇,而因以终稔齐侯之恶,以毙其身。”对于桓公之死,马氏可谓幸灾乐祸。另外,诸如此类的畅快淋漓之论还有不少。至于继桓而立的庄公所娶的竟是杀父仇人襄公之女哀姜,也是个因淫乱导致闵公被杀的祸根。马氏认为,庄公取哀姜是忘记父仇,反而与齐结好,来往密切,“田猎则从,征伐则偕”。“庆父之乱”后再一次讽刺庄公道:“知有母而不知有父,知有妻而不知耻,是鸟兽也。”吕祖谦的《东莱博议》虽不是改编性史书,但其就《春秋左氏传》事件的议论引古筹今,语言尖酸刻薄,不知马氏的评论是否参考了吕氏之书,或者是史评之常规也未可知。

前集八卷附于《事纬》之后,分别载晋杜预、唐孔颖达序论及自作《丘明小传》一卷,《辨例》三卷,《图表》一卷,《览左随笔》一卷,《名氏谱》一卷,《左传字奇》一卷。其中有的内容颇具有考据性特点,如前集卷四的“蒐狩例”下,马氏写道:“《周礼》大司马之职曰:‘中春教振旅,遂以蒐田;中夏教苃舍,遂以苖田;中秋教治兵,遂以狝田;中冬教大阅,遂以狩田。’《尔雅》曰:‘春猎为蒐,夏猎为苗,秋猎为狝,冬猎为狩。”(www.xing528.com)

总之,马骕的《左传事纬》用一百零八个主题基本上概括了《左传》中的各类事件的始末,使读者免于因分传附经所造成的故事割裂之苦。对于那些不能连缀成篇的书例、世系、人名等则或各自专门论述,或列表释之,可以从另一角度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左传》内容。其优点正如四库馆臣所论“骕于《左氏》实能融会贯通,故所论具有条理,其图表亦皆考证精详,可以知专门之学与渉猎者相去远矣”[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