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清代《左传》学成就研究:廖平驳斥《左传》伪作

清代《左传》学成就研究:廖平驳斥《左传》伪作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廖平不否认《左传》解经,也不否认其为先秦作品,至于《左传》的成书,他认为是有人取《国语》编纂而成。[23]廖平不认为左丘明是《左传》的作者,当然也就否认了其为孔子弟子的古文学派的一贯观点。[24]另外,廖平在《春秋古经左氏说后义补证凡例》一文中,认定早于刘歆的《史记》曾多次引用《左传》之文,也是断定《左传》刘歆伪作说的反证。

清代《左传》学成就研究:廖平驳斥《左传》伪作

1.生平述略。廖平(1852—1932),字季平,号六译老人,四川井研人,光绪十五年进士,授龙安府教授等职。廖平是近代史上著名的经学家和思想家,一生著述等身,共计一百一十八种,其中经学成果居多数。廖平一生的经学思想随着时代政治环境的影响而不断调整变化,共达六次之多,廖氏对自己经学思想的多次转变似乎颇感自豪,自我封号“六译老人”。

廖平早年受知于张之洞求学于张之洞所创办的尊经书院,在训诂、音韵和经学等方面打下了较为深厚的朴学功底,后来因受到了今文学派的山长王闿运的影响,“庚辰以后,厌弃破碎,专事求大义”[20],由古文经学转向了今文经学。虽然廖氏以后的学术思想屡有变化,但基本上没有跳出今文学派的圈子。

所谓“经学六变”,是指廖平一生对经学观点的六次变化或者修正。“六变”的次序是:一变从东汉郑玄时期“混同今古”变成“平分今古”。这一时期,廖平认为古文经学派和今文经学都源于孔子,只是两派所宗的礼制不同。古文学派宗《周礼》,今文学派宗《王制》,宗周是孔子壮年的思想,晚年的孔子则“改周从殷”,以殷礼为主,兼采三代之制。所以,廖平认为古、今学派为同源异流,二者应不分轻重优劣,相互补充,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为《今古学考》。廖平把传统的以文字不同为划分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的依据,变成以制度为划分依据,的确有调和古今文经学的好处,这也算是廖氏经学理论的一个新发明。二变是由“平分今古”变为“尊今抑古”。1887年至1897年的十年间,廖平由于受到刘逢禄、魏源以及邵懿辰等人关于《周礼》为刘歆伪造的观点所影响,也追随其说,作《辟刘篇》和《知圣篇》,为古学刘歆伪作说张目。他认为《周礼》是刘歆依据《佚礼》删改而成,而且《史记》有刘歆的伪窜,《汉书》的《艺文志》《经典释文》《刘歆传》等书中有关古文传承的记录都是伪造,不可相信,基于这种思想变化,自然要“尊今抑古”了。虽然廖氏认为《周礼》《古文尚书》《毛诗》是刘歆伪作,但没有否认《左传》为先秦的作品。其二变的尊今抑古和孔子改制等学说与变法思想相呼应,对康有为的影响也不小,学术界大都认为,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分别袭自廖平二变时期的著作,即《辟刘篇》和《知圣篇》。第三变是廖平的自我修正,由二变向三变的修正是廖氏在其师张之洞的压力下进行的。廖平把《王制》修正成小统,所辖区域为“方三千里”治理中国,而《周礼》为“方三万里”则治理世界,其主要思想与学说体现在《地球新义》中。这样的修正不仅宣扬了古文经典的神奇法力和功效,又与康有为划清了界限,所以,后来维新变法失败,廖氏也没有受到牵连。之后的三变与经学无关,第四变讲天学人学,五变天人大小,六变则借鉴《黄帝内经》有关理论,“以五运六气解《诗》《易》”,古怪离奇,坠入虚无缥缈的主观唯心主义世界中。

2.廖平对《左传》伪作说的批驳。

廖平对《左传》的看法主要体现在其“一变”的“平分今古”阶段,其刊于1886年的《春秋左传古义凡例》中,他说:

二传今学,《左传》古学;二传经学,《左传》史学;二传质家,《左传》文家;二传受业,《左传》不受业;二传主孔子,《左传》主周公;二传主《王制》,《左传》主《周礼》;二传主纬候,《左传》主史册;二传鲁、齐人,《左传》燕、赵人。学虽异端,未可偏废。[21]

这是廖平在今文主《王制》,古文主《周礼》的理论下提出的观点,目的是调和古今经学的矛盾。他认为《左传》与《公》《谷》二家同源异流,同出于先秦,《公羊》《谷梁》二家为孔子嫡派,主《王制》,而《左传》为遥宗孔子的别派,所以《传》《经》都不同于今文经学,由博雅君子左丘明等以所闻见为材料解释《春秋》,这一点与刘逢禄及其弟子以及康有为等不同。廖平不否认《左传》解经,也不否认其为先秦作品,至于《左传》的成书,他认为是有人取《国语》编纂而成。而《左传》为何在西汉不显的缘由,廖平说:

《左传》出于今学方盛之时,故虽有简编,无人诵习,仅存秘府而已。至于哀、平之间,今学已盛而将微,古学方兴而未艾。刘子骏目见此编,遂据以为今学之敌,倡言求立。至于东汉,遂古盛而今微,此风气盛衰迭变之所由也。[22]

虽然其经学思想多变,但始终不同意刘逢禄等人所谓的《左传》为刘歆伪作的观点,他论证《左传》成书的过程说:(www.xing528.com)

汉初诸儒所称《左氏春秋》,指今之《国语》,非《左传》也。司马氏论《国语》云:左氏恐弟子各安其意,失其实,因取孔子所据史册,论次其言,为《左氏春秋》云云。是书记事,不解经,本为今学而作。今以《国语》说今学,不见其背。《左传》则《左氏春秋》之弟子久习师传,素闻史法,先入为主,各是所长,怪今学弟子弃实崇虚,近于舞文乱法,而义例繁多,鲜能划一;又参用四代,非从周之义。乃发愤自雄,别立一帜以抒所长。采《国语》之实事,据《周官》之礼制,其曰“左氏传”者,谓传左氏学耳。正如《公羊》、《谷梁》,以先师氏其学,非谓丘明所撰也。[23]

廖平不认为左丘明是《左传》的作者,当然也就否认了其为孔子弟子的古文学派的一贯观点。他认为《左传》是为解经而作,绝不是刘歆所伪作,他说:

或谓传不解经者,此门外言也。《国语》则诚不解经矣,传则全依据经文而作。毋论义例、礼制解经,即议论、空言亦解经。……刘申绶《左传考证》以传释经为刘氏所加,备列考证。案,其说非也。无论其他,刘说恒不得传意,何能补传?《左传》盖成于战国之时,汉初未显耳,刘氏读之,不能尽解,何能作之?《汉书》及《别录》所言《左传》传受,则又古学家争立之伪说,《左传》无处不解经,岂特“书曰”数字?申绶之言未审矣。[24]

另外,廖平在《春秋古经左氏说后义补证凡例》一文中,认定早于刘歆的《史记》曾多次引用《左传》之文,也是断定《左传》刘歆伪作说的反证。他说:

近儒据《史记》称《左传》为《国语》,《汉书》言歆引传解经,博士以左氏不传《春秋》,诋《左传》解经出于刘氏。刘氏甚尊传,《五行志》引刘氏、左氏说,与杜氏所引者数十条,传皆无其语,而解经明文,《史记》已多。传本成于先秦,汉师始于司马。范升、王充争辩左氏,皆以《史记》为说是也。盖汉儒习传不习说,传、说藏在秘府,唯史公见之,后刘氏校书,乃得大显。今以传本成于先秦,司马氏为始师。[25]

在《今古学考》中,廖平列举了数条反驳刘歆伪作《左传》的观点,也还是很有见地的。这几条理由大致是:一是汉人没有才人能作出如此“体大思精,鸿篇巨帙”的著作;二是刘歆虽是个好古之儒,但对《左传》的某些思想“犹不能得其意旨所在”;三是假如该书是刘子骏花大力气所作,如此巨著竟然没有传授与人,而是藏于秘府,又是一孤本,“使非刘子骏,将与《古文尚书》同亡,至重不忍轻弃”;四是《曲礼》出在汉初,已为传记,则原书必不在文、景之后;第五条完全是廖平推论,他认为假如《左传》为刘子骏伪作,理应当“必依附二家,不敢如此立异”。

廖平虽说属于今文学派的一员,但治学不像西汉博士那样具有党同伐异的强烈门户观念,而是本着考证事实真伪来评判是非的治学精神,虽然其《左传》学的某些观点未免主观,但其论证《左传》成书于先秦以及反驳刘歆伪作说的论证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