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香炉礁:家族百年传承

香炉礁:家族百年传承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于是,张兆珠这一眼西望,老张家在香炉礁朱家屯就扎下了根,河北沧州张氏一支开始了在香炉礁百多年的家族史。张宝亭心中的香炉礁还是那个东起菜市桥,西到华北路加油站,北到大连造船新厂海头,南至鞍山路那个2平方公里多一点儿的土地。1945年8月,大连解放后,香炉礁北海头驻扎了苏军的一个坦克连。香炉礁立交桥张宝亭的父母是在香炉礁结的婚。这以后出生的香炉礁的孩子们,再也无法将香炉礁这个名字和实物联系到一起了。

香炉礁:家族百年传承

时间回溯到20世纪之初的1903年,河北拳师张兆珠携妻带子由山东坐船前往大连。在大连黑嘴子码头上岸时,已经是1904年的夏天了。急于找到安身之处的张兆珠透过罗锅桥(今天的菜市桥)向东一望,满眼的尖顶建筑,与他在家乡闹义和团运动时看到的洋人小楼别无二致,拳师对妻儿说:“这哪儿是咱们安身的地方。”

再往西望,沿着一片荒滩的南边,低低矮矮的窝棚和木板房连成一片,打听一下才知,那就是香炉礁。于是,张兆珠这一眼西望,老张家在香炉礁朱家屯就扎下了根,河北沧州张氏一支开始了在香炉礁百多年的家族史

如今老张家已经在大连延续到了第五代人,张兆珠的孙子张宝亭老人是1943年出生在香炉礁的三间木板房里的。直到现在,张宝亭的一个90多岁的婶子还有表弟一家依然住在香炉礁。

一片连一片的窝棚、北海头15米高的礁石、贯穿香炉礁东西的大河沟、小岗子火车站、绵延一公里的煤厂,甚至于北海头苏军的坦克连,都是张宝亭兄弟们记忆中最珍贵的记忆。

老街区一角

老旧的居民楼

香炉礁

张宝亭说,现在的香炉礁一丁点儿过去的影子都找不到了,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巨变,原来的贫民窟变成了现在的物流中心,就连北海头那块15米高、形似香炉的巨大礁石也在1973年修建造船新厂时被炸掉了。

记忆是个让人起敬的东西,无论再怎么样的巨变,都不能把它从人的记忆中改变。张宝亭心中的香炉礁还是那个东起菜市桥,西到华北路加油站,北到大连造船新厂海头,南至鞍山路那个2平方公里多一点儿的土地。

“我的家就在现在的宜家家居对过儿香炉礁桥下。1904年,爷爷带着奶奶在那儿租住了一间木板房,进去后连头都抬不起来,一家人就住了下来。当时的邻居都是从山东、河北等地闯关东来的。那时的大连刚刚建市,俄国人修码头、修铁路、修公路,需要大量的工人,于是大连商人刘肇亿组织了大批工人承包了俄国人的工程。需要的工人越来越多,刘肇亿就在香炉礁朱家屯这个地方建了木板房,供工人们租住。于是这里的工人越聚越多,住房从朱家屯绵延到对面的土山上,又绵延到工人村。到20世纪三四十年代,香炉礁成了市内四大贫民窟之一。”(www.xing528.com)

张宝亭说,爷爷张兆珠在家东边不远的大连沙子场码头找到一个活儿——挑沙子。这个沙子场码头是金州一个姓王的大财主开的,主要是从金州用船往市里运沙子供建筑工程用。这个沙子场码头原址就在现在的香海热电厂。“我们的老家是河北沧州,那里人人都会少林功夫。爷爷来大连以前是拳师,功夫了得。有一次劫匪到码头来打劫,被爷爷一人打跑了,王财主对爷爷青睐有加,让爷爷当上了沙子场码头的管家。爷爷向王财主建议,沙子场码头除了运沙子,还可以运些货物和摆渡人来大连,这样可以增加收入。从那儿之后,沙子场码头成了多功能的码头。”

日本殖民统治下的香炉礁,不仅有贫民,还有帮会老大。当时大连有个“铁桥帮”,大当家的叫于云飞,他专门与日本鬼子作对,抢日本人株式会社,砸日本人的洋行,杀汉奸。那次因夺取日寇火车上的军火失手遭到追捕,跑进了沙子场码头。“我爷爷见状,忙叫于云飞脱下衣服,换上了挑沙工人的号衣,混在其中,躲过了日本人的搜查,从此他和爷爷结下了交情。再到后来,受到从山东到大连开辟地下工作的共产党员李可夫的影响,于云飞带着铁桥帮的弟兄走上了有组织的抗日道路,大连光复后,他们成了大连公安部队的成员。”

说到这个共产党员李可夫,张宝亭说,这是个人物。当时的香炉礁除了贫苦工人,也住着一些从山东来的地下党员,他们白天有的教书,有的当工人,有的在西岗市场卖衣服,晚上开展地下活动。这个李可夫,他以在西岗露天市场二区卖服装为掩护,从事反满抗日活动。

1945年8月,大连解放后,香炉礁北海头驻扎了苏军的一个坦克连。他们的驻地用铁丝网围着,饭堂是用帐篷搭建的,他们清晨的操练声,训练时坦克开动的隆隆声,香炉礁的居民都习以为常了。当时香炉礁的孩子们愿意到坦克连附近玩,捡些子弹壳或是炮弹皮,送到合作社换点钱。坦克连的苏军官兵,有时会从网洞里递出钱,让孩子们去给他们买白酒或是毛壳(瓜子),他们给孩子们的奖励就是一块黑列巴(大面包),有时还会给几块方块牛油土豆或是西红柿汤。“我就回家把列巴切成片,再抹上牛油,放在炭火上烤,又香又脆,很好吃。苏军士兵爱在冬天里下海冬泳,大把抓,就是现在的自由泳,那姿势很美,比我们小孩夏天在大河沟的狗刨好看多了。我还佩服他们一件事,就是吃毛壳,他们的速度很快,一个毛壳扔到嘴里,马上皮就吐出来,仁儿下了肚。我当时就好奇,也想学,可怎么着也没有他们吃得又快又好。记忆中苏军官兵对居民很好,我邻居家的一个姐姐还嫁给了苏军的一个上尉。1950年,香炉礁刮台风,发大水,海水冲毁了海滩边上的窝棚和木板房,那个苏军上尉还带着士兵帮居民们抢险来着。”

香炉礁立交桥

张宝亭的父母是在香炉礁结的婚。当年张宝亭的外祖父带着一家人从河北来投靠,也在香炉礁大河沟的中小桥附近安了家。外祖父有俩闺女,是爷爷帮她们在火柴工厂找到了活儿。爷爷和外祖父做主,让我们的父母结了婚。“我妈妈在火柴厂干糊火柴盒的活儿,挣钱贴补家用。当时火柴厂的南边是罐头厂,马路的对过儿就是小岗子火车站的煤厂,连片的煤堆望不到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里依然是煤厂,大连老百姓冬天烧煤都到这里来拉煤,我小时候还抢过煤茧呢。”

大连解放后,张宝亭父亲被招工进了大连造船厂当工人。1957年,大连造船厂第一艘万吨级大船下水,那里面也有父亲一份辛苦。1973年,造船新厂修建船坞,将北海头高大挺立的香炉礁石炸掉了。这以后出生的香炉礁的孩子们,再也无法将香炉礁这个名字和实物联系到一起了。“我的家有两辈七个人是造船工人,他们走过了沙俄的大连轮船修理厂、日寇的大连船渠铁工株式会社、中国和苏联合办的中苏造船公司和中国独立自主办的大连造船厂,可以说经历了大连百年造船史。”

虽然说,香炉礁石没有了,窝棚区被改造了,立交桥架起来了,物流园区多了很多洋味,但是行走在香炉礁的土地上,带“香炉礁”的名称却不少,香炉礁快轨站、香炉礁幼儿园、香炉礁街道,一切的一切都以时代的特点延续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