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感人故事:后门外交与文革在《印象·大连老地儿》

感人故事:后门外交与文革在《印象·大连老地儿》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山民居“南山的小洋楼,每家都有锅炉、院子、洗澡间。房间设计很有规矩,保姆房挨着厨房,连着后门,便于保姆出入,这也就有了著名的‘后门外交’。”杨道立回忆,当时邻居们几乎家家有保姆,保姆都是在家中常住的,孩子们都管保姆叫“姐姐”或者“姑姑”,而能干的保姆则成为南山街区的保姆领袖。然而一切的美梦在“文革”到来的瞬间便一下子被彻底击碎了。

感人故事:后门外交与文革在《印象·大连老地儿》

杨道立这样评价南山:“南山,建筑规划与人文景观相谐,有书卷气下的温润。”而在笔者看来,南山街区的与众不同,不仅在于它外在的建筑风格,更在于它内部的生活设施早于同时代的先进,还有就是它的主人们赋予它们的内涵。

南山民居

“南山的小洋楼,每家都有锅炉、院子、洗澡间。房间设计很有规矩,保姆房挨着厨房,连着后门,便于保姆出入,这也就有了著名的‘后门外交’。”杨道立回忆,当时邻居们几乎家家有保姆,保姆都是在家中常住的,孩子们都管保姆叫“姐姐”或者“姑姑”,而能干的保姆则成为南山街区的保姆领袖。

“南山的房子与房子间私密性很好,每家的院子都有不同的风格,后院大多一半种花,一半种上玉米辣椒,既有观赏性又实用。那时候房子里就有淋浴、壁炉,有的还有烤箱,取暖特别好。而在我记忆里,当时政府特别照顾我们来支援东北建设的南方人,那时候青泥洼桥有南货商店,拿着户口本,你可以在那买到笋干、桂花糕,在那样的年代是多美的一件事。”杨道立说,那时的南山云集了名医、名教授,还有部队的高干,政府办公机构,但是走进南山街区你会感觉这里很安静,进进出出的轿车车速都很慢,孩子在街道玩耍都很安全。

然而一切的美梦在“文革”到来的瞬间便一下子被彻底击碎了。他人很难想象那个年代的南山是一番什么样的景象,彼时住在南山也是一种身份,但这种被打上烙印的身份已不再那么幸运。

一夜间家家户户都被抄得稀里哗啦,“一下子从天上掉到了地下”,这是杨道立当时的感受。家里安装的电话都被拆掉,很多人家被从南山的小洋楼赶了出来。杨道立至今难忘在明泽湖畔送父母下乡的情景,两位老人只剩下半车书,半车不知道谁送给他们的柴草,“这里曾经那么祥和,没有猜忌,可那时一切都变了”。(www.xing528.com)

从1969年到1979年,杨道立离开了南山,下乡到了庄河,期间偶尔回到这里,家已经不在,每次借住在关系不错的老邻居家,心里有说不出的滋味。“几年后,当父母再次住进南山另一处房子,我已经不愿意再打量那幢曾经装满我的歌声的老楼,它的味道,在我心里泛出苦涩。”

如今,几十年过去了,杨道立从当年南山有名的“校花”已经变成了知名的导演,历经岁月磨砺,美丽的容颜依旧,但对生活、对建筑的感悟已今非昔比。“再也回不去曾经的南山,很怀念那街道上能够遇到的慈祥的面孔,怀念和同学们在植物园打游击,摘‘小孩拳头’。南山人从来不向往大海,因为在这里我们一样可以亲近自然。”

现在的南山已经今非昔比,一起诞生在南山的这些小洋楼们有着不同的结局,它们中许多已经不复存在,而幸存的那些或拥挤地住着“文革”中未搬走的老住户,或出租给外来的务工者,因为年久失修,许多已经旧得脱了相。当然,还有一些幸运儿穿上新装成为新的高档住宅、消费场所,重新贵气起来。

杨道立说,看着南山的变化,苦与甜交织着,房子的味道随历史演绎,但只要它存在着,就能歌吟情感旋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