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寺儿沟,说起红房子,似乎没有比孙元香老人更熟悉的了。1942年,年仅6岁的他随父母一起从山东来到大连,就住在红房子88号。“那时的红房子有100栋,也就是100号。”之后,他们家又从88号搬到81号、77号、99号,现在老人住的居民楼就是1998年在原来57号旧址上建起来的。“红房子从1966年开始全面拆迁,我们是最晚拆迁的一批住户。”
因为爸爸就是海港工人,所以,孙元香对福昌华工非常熟悉,“他们穿着黑衣服,后背上印了两个大黄字‘福昌’,非常扎眼,就怕人跑了。华工都是社会最低层的人,是大老粗。”
红房子是用红砖建成的二层楼,每一层都有一通好几十米长的通炕,五层砖上面搭上水泥板子,就算是炕了。孙元香说:“每天早晨5点钟,南大庙的和尚就来到正门钟楼上敲钟,一听到钟声,工人们就得起来上工,工人们说那是‘催命钟’。红房子里有一个背牌先生,他手里拿一个三合板做的记工牌,每天写上多少号出工了。工人从早6点一直干到晚6点,如果干不完就加4个小时,等到家已经晚上11点了。”
孙元香老人说的那口“催命钟”现在摆放在大连现代博物馆。当时敲钟的和尚平时都在南大庙里,“那庙里养着七只大白鹅,一看见我们小孩进去了,就扑棱着翅膀奔过来,张嘴咬人呢。”
寺儿沟现存的老建筑(www.xing528.com)
当年的码头工人工作场景
红房子正门口的钟楼还在1964年的电影《兵临城下》中出现过,孙元香就曾在电影拍摄现场看眼。“给国民党将军开吉普车的是我的好朋友王庆友,当时他是市委书记胡明的司机。”红房子的工人吃的是窝头,每人每顿饭发一张饭券,只能领一个窝头和一条咸菜。工人们每个月开一次饷,到手的也只有两三块,“饭券是算钱的,都在工资里扣了,家里人口多,就剩不下多少钱。”有一次,工头的妈妈把孙元香叫到她住的房子里,告诉他每天下午两三点钟从红房子做饭师傅那里拿8个窝头,给她送去。“我以为她是给人吃的呢,后来才知道,她是用窝头来喂一头小猪,真可气哩。”
工头的妈妈为人还行,看孙元香五冬六夏一直光着个脚,就给了他5元钱,说:“你买双鞋穿吧。”孙元香拿了这5元钱回家给娘了,“没舍得买呀,到1947年,我才穿上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