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桥的桥本身就与众不同,浑圆的桥栏、精美的石雕,散发着浓郁的异域气息。
“胜利桥北是大连城市建设的起点,它和这座城市的历史一样长。”在政府机关工作的马先生对大连城市的历史颇有研究。
“胜利桥既是一座桥的名字,又不止是一座桥的名字。阅读这个城市,首先就要从这座桥上穿过去。”作家素素在《流光碎影》一书里这样写道。
1898年,沙俄强租旅大。1902年5月29日,尼古拉二世颁布敕令,宣布大连为自由港,同时将城市命名为“达里尼”(俄文意为“远方的”),并任命“达里尼”港及城市规划建设总工程师萨哈罗夫任“达里尼”市长。
萨哈罗夫是俄国著名的建港专家,曾任俄东省铁路公司建筑技师。1898年冬,萨哈罗夫正在海参崴负责海港建设,沙皇把他调回圣彼得堡,授权让他来编制“达里尼”港口的筑港计划。1899年春,萨哈罗夫来到青泥洼。不久,沙俄政府就通过了他和德国人盖尔贝茨制定的达里尼市(今大连市)港口和城市设计方案。按照萨哈罗夫的设计,“达里尼”港以俄国黑海的敖萨德港为蓝本,城市建设以当时公认的世界上最好的城市——法国巴黎为蓝本。达里尼市的街区由行政市街、欧罗巴市街、中国市街3部分组成:
一、行政市街,在露西亚桥(今胜利桥)以北露西亚街(今民乐街道)。
二、俄国人居住区欧罗巴市街。欧罗巴市街又划为商业区、居民区、绅士高级住宅区。商业区在尼古拉广场(今中山广场)至今友好广场之间,今人民路、中山路以北。居民区在商业区以南,今朝阳街、永胜街一带。绅士高级住宅区在居民区以东的幽静山坡地带。
市区道路以尼古拉广场为中心呈放射状,有10条大街。广场直径213米,四周设置机关、银行、教堂、旅馆等公共建筑。城市道路建设规划采用了欧洲常用的放射形,与中国古代棋盘式的道路形态截然不同。(www.xing528.com)
“他们从大连周边招募民工,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开始了。行政市街向南延伸的时候,要跨过一条深沟,那条深沟将要建铁路线。为了跨越铁路把行政市街和欧罗巴市街连接起来,他们就在深沟上面架起了一座宽55米的俄式木桥,叫露西亚桥。桥的两端设计成半圆形广场,分别辐射两边道路,这就是胜利桥的前身。”马先生说。
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5月,日军占领达里尼。第二年2月起达里尼改称“大连”。
1908年,日本人拆除露西亚桥,重建成22米宽的米兰式钢筋混凝土五跨拱桥。桥基、桥柱、桥栏、桥头一律改用花岗岩砌筑,并在上面精心雕刻出文艺复兴式花纹。新桥于次年3月完工,人称“日本桥”。直到现在,桥上石质的花纹仍像当初一样清晰生动。此桥建成后,还曾通有当时大连最先进的交通工具——有轨电车,日本投降前,将铁轨拆除。
光辉巷是一条不规则的街巷,弯弯曲曲,跨越了团结街和烟台街。俄国人离开大连前留下161座老房子,现仅存留38座,多数也集中在这里,具有非常浓重的欧式建筑风格。
光辉巷老建筑
光辉巷13号,现在是大连大学附属医院胜利桥北门诊部。这座老建筑有着传奇的故事。1914年,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陈其美来到大连发展革命力量,就曾经在这里养病。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日本桥”改叫“胜利桥”,此名沿用至今。
1992年,大连市城建部门在胜利桥两侧建造了两条钢结构人行天桥,拆除了原有人行道,并重新铺筑沥青混凝土。2007年,又在胜利桥的西侧新建起一座桥,桥长95米,宽24米,为不破坏老桥的景观效果,新桥采用了与老桥一致的造型,为米兰式拱桥,钢筋连拱结构,栏杆、立柱多采用水刷石、石雕、石刻等工艺。历经百年的胜利桥,经过改造和增建,至今仍发挥着交通纽带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