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的实践经验,居住区道路可分成4级布置,即居住区道路、小区主路、小区次路和小区小路。分述如下:
(一)居住区道路
居住区道路划分并联系着居住区内的各个小区。它与城市道路一起组成道路网络,但必须强调它的功能是为居住区交通服务,不要与城市干道混同;否则会干扰居民的生活活动,带来交通事故。居住区规模过大时,有必要将公共交通线路引进去,但必须妥善地选择公交车辆的通行路线,适当缩小车行道宽度,防止车辆速度过快,尽量减少干扰。
居住区道路经过的车辆比较多,车行道宽度可为10~12米,两边各设2~3米的人行道,能够满足交通需要。车行道的宽度还应根据居住区的大小和人车流量区别掌握。由于交通量比较大,噪声等污染也比较严重。道路两旁应充分绿化。
鉴于中国自行车多,居住区道路断面以“一块板”为宜,即路中间不设绿化分隔带。10~12米宽的断面内,中间让两辆汽车对开,两边还可通行各两排自行车。在上班高峰时间汽车通过量不大的情况下,自行车可以占用汽车道,比较灵活。行道树适宜于种在车行道与人行道之间,可起遮阳、隔声和人车分离的作用。
此外,居住区道路的交叉口如无红绿灯控制交通,设置中心绿岛让车辆降低速度迂回通过,也许是个好办法。
(二)小区主路
小区主路划分并联系着住宅组团,同时还联系着小区的公共建筑和中心绿地。为防止城市交通穿过小区,小区主路不宜横平竖直,一通到头。采取T形、L形、Y形、风车形、折线形或蛇形等曲折线形不但可避免穿行,还能使街景发生变化,丰富空间环境。采用折线形或蛇形线形时要保持必要的转折长度,以利车辆顺利通过。
小区主路的车行道宽度为6~7米,即两辆车可以对开,但对开的机会不多。当汽车单向行驶时,还可通行2~3排自行车。在上班高峰时足够5~6排自行车同时并进。(www.xing528.com)
小区主路的布置基本上同居住区道路相同,可采取“一块板”的做法,车行道两侧或一侧种植行道树作为遮阳等绿化设施。小区主路是居民出行的必经之路,也是他们业余时间休息和人际交往的生活空间,因此要搞好绿化、铺地、小品等设计,创造美好的环境。小区主路的布置要因地制宜,如为了节约用地及造价,主路旁的人行道可只设一侧,不必像城市道路那样两侧都设。因为没有车辆通行时,人们习惯在车行道上走,那里比较平坦、宽敞,当车辆通过或上班自行车高峰时才有需要,那时走在一侧躲一下完全能满足;另一侧可让出来搞绿化,多一点绿地也是有益的。
(三)小区次路
小区次路即从主路分支出来通向住宅组团内部的道路。车行道宽度为3.5~4米,足够一辆汽车和一排自行车同时通行。当住宅划分成组团,次路进入组团后即为组团的主路。为了维持组团内部空间的领域性,防止外来特别是无关车辆随意进入次路,在组团入口处应设置明显的标志,如门头、门碑等。标志要有特色,便于识别,同时明确告诉来人,进入组团后不再是公共的空间。如果能设专人管理就更好。
目前许多居住区内的次路旁不设人行道以节省投资,实际上还是需要的。因次路的车行道比较窄,有车进出时应让步行者有路可走。有条件时可在车行道一侧设1.5~2米宽的人行道,并在适当地段放宽铺装地面,设置座椅供居民休息、交谈。
(四)小区小路
小区小路即宅间甬路,车行道宽度以2.5~3米为宜。宅间甬路是道路系统的末梢。如果没有穿过交通,车流量不大,主要考虑上班高峰时自行车的顺利通行。但为方便居民生活,送货车、搬家车、急救车、出租车要能达到单元门前为好。2.5米的小路对小汽车进出问题不大,大卡车也能行驶,但拐弯的地方容易把道牙压坏。如果小路两侧都做道牙时,甬路宽度以3米为宜。按日常使用情况,小区小路主要供步行使用,平时车辆不多,车行道与步行道可合而为一。但是有车时为了能够躲一下,车行道的一侧设1.2~1.5米的人行道为好。考虑到宅前单元门口是居民活动最频繁的场所,尤其少年儿童最愿意在这里游戏,我们主张将住宅与小路间这块场地铺装起来,在满足步行的同时还可作为过渡领域供居民使用,也便于临时停一下自行车。
当住宅按组团布置时,小区次路好比里弄的总弄,小区小路犹如里弄的支弄。次路进入组团后是尽端路的性质,即使有两个出口,还是要层次清楚,保证宅间绿化空间不受外来交通的干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