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教育领域的开放与生源吸引境外设计院校积极交流

中国教育领域的开放与生源吸引境外设计院校积极交流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时,中国教育领域的开放和强大的生源,也吸引着境外的设计院校积极扩大对内地的交流。中国良好的开放心态、求知的迫切愿望使这种教学交流渗透到各个层面:讲座交流,相互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访问;课题互换,由不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共同的课题项目,达到活跃教学思维的目的;引进课程,由相关专家带专题进入讲台或当地办学机构,学习并延续其思想和课题等等。

中国教育领域的开放与生源吸引境外设计院校积极交流

(一)专业分类细化

随着社会生产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商业运作的介入,以及市场分工的不断细化,使得每一个环境设计的专业指向更为细腻,人才定位也更加明确。

环境设计是边缘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从目前看来,入行门槛很低使它容易被更广泛的人群接受,但是,入行并不代表具备了专门性。成功的设计师,只有在某一更能发挥其才能与兴趣的领域中不断提高,才能谋得在同类行业中的地位。

环境设计领域的分类细化是显而易见的。而室内设计中有专门做酒店、办公或家居的设计公司,甚至细化到专门从事做室内的装饰陈设设计。酒店设计公司更将设计做成集前期市场调研、中期案头工作、后期用户回馈一系列的专业服务。此外,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门类也列入独立的研究体系,如随着会展经济的发展而新兴的展示设计等。

环境设计的分工还渗透到各个行业之间,形成互为合作的伙伴关系。例如在景观设计中,屋顶绿化就是与园艺造景相关的土壤培植技术相结合并构成专门性很强的屋顶绿化设计。某个设计集团要想在行业内生存,必须具备在某个领域中突出的专门性特征来赢得客户的信任。事实证明,越是注重专门性的设计集团或个人,总是能迅速地脱颖而出。

为顺应这样的时代和专业要求,设计教育作为行业领域的带头人,必须具备前瞻性的眼光,做出有预见性的准备。因此,现在各高校的环境设计专业都在一步步地分析并细化专业发展的方向。大部分院校都侧重于室内室外两个专业方向,有的也把展示设计单列为一个专业方向。目的都是一个,就是从更为宏观、系统的角度加强专门性。

(二)培养复合型人才

复合型人才是时代的召唤,是时代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培养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众多高校的目标,这是当前和未来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复合型人才,即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既对本学科的各种专业知识全面掌握、运用自如,又对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全面了解、融会贯通的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在全国高教会上将当代人才培养目标模式概括为:“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这是对21世纪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诠释。

对环境设计专业教育而言,如何培养适应当今社会急需的21世纪复合型人才,是当前环境设计专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环境艺术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是人类生存环境从宏观到微观的整合设计。从人才培养角度分析,环境设计复合型人才必须首先要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且能够运用自如;同时还要掌握相关的人文社会等学科知识。设计既不是纯艺术,更不是纯技术,而是多种学科高度交叉的综合型学科,是一种紧随社会发展进步的前沿艺术。21世纪对设计人才的要求不仅要具备宽广的知识面,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修养,不断创新的思维意识,还要有对新事物敏锐的、超前的感知能力。在能力的体现上已不再是单纯的“专业性”,而是具备很强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首先表现在设计人才与社会的沟通合作能力上。

在当今社会,设计已不再是设计师的个人行为,群体合作是现代设计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与他人合作、与客户沟通是设计师的基本素质,组织协调能力是设计师重要的社会技能,成功的设计师都是成功的合作者。一方面,要想使自己的设计构想和创意思想付诸实现,除了依靠扎实的专业知识基本功以外,还要有较强的社交能力语言表达、推销技巧等),以及团队的通力合作精神。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成果新技术层出不穷,这就要求21世纪设计人才应不满足于现状,对新知识、新技术应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时了解掌握世界新的思维、新的技术、新的材料、新的工艺,并应用于设计,如此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需要。

总之,21世纪人才,必须是由多种知识和能力构成的复合型人才,这种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应该是较宽的基础知识和精深的专业知识的统一;在能力上,应该是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统一;在意志品质上,应该是创新精神和求实态度的统一。

(三)与实践相结合

环境设计的特点之一是它的实践性和创新性,必须通过工程实践才能将自己的思维物化为实际的事物,只有与实践结合才能发现和修正教学内容。因此,21世纪的设计教育会越来越强调与实践的紧密结合。(www.xing528.com)

设计结合实践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加强:

(1)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这是实践的第一道门槛。

(2)教学中通过工作室制度,把老师或从业设计师的设计事务引到教学中,使学生能够效仿或跟踪设计任务,从而得到真实的设计体验。

(3)开设针对性强的专业实践课,或是直接参与实际课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获得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竞争意识和团队协作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并且有自己的特色定位,才会有更持久的生命力,也才会在竞争激烈的行业发展中有更好的位置。

(4)训练在社会事务中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的训练是在社会实践中完成的,有教育方联系地方合作机构的形式,也有学生作为独立的个体直接参与到设计机构中,随机得到最实际的从业感受。

无论怎样的实践形式,实践是理论的后续,是学生必须经历的成长过程,也是社会赋予教育的最现实的使命。因此,工作室制度、导师制度、课题制度纷纷引入到设计的教学方式中,必定引领21世纪设计教育走向生机勃勃的局面。

(四)加强内外交流

21世纪国际的对话与合作成为设计行业发展的背景与方向。

由于设计学科在中国真正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以后,许多领域还处于探索和学习借鉴的阶段。随着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日趋紧密,国内的设计机构和从业人员增多,内外两方面都急需交流合作的平台。

同时,中国教育领域的开放和强大的生源,也吸引着境外的设计院校积极扩大对内地的交流。不同观念的碰撞有利于办学经验、设计思维的活跃。中国良好的开放心态、求知的迫切愿望使这种教学交流渗透到各个层面:讲座交流,相互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访问;课题互换,由不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共同的课题项目,达到活跃教学思维的目的;引进课程,由相关专家带专题进入讲台或当地办学机构,学习并延续其思想和课题等等。

虽然交流的方式和深度多种多样,但所有师生都有一个共识:设计不能是一潭死水,应该大胆地走出去、引进来,环境设计教育必将走向更为开放、活跃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