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恰巴尔花园(Achhabal Bagh)位于安南塔那加市与维瑞纳之间的地区,从维瑞纳前往阿恰巴尔的道路大部分是山路,道路盘绕在山体之上,迂回陡峭。阿恰巴尔花园形成时间早于克什米尔莫卧儿时期,在15世纪的穆斯林王朝时期此地就已经因花园而著名,印度教国王曾经迁居到这里。现在的庭园是努尔贾汗在1620年修建,被命名为贝古马巴德,后来为了纪念贾汉吉尔,也以撒诃巴巴德(Sahebabad)名字闻名[13]。
阿恰巴尔的泉水应该是克什米尔谷地中最大的泉池,它古老的印度教名称为阿克湿瓦拉(Akshvala),阿卜·法兹勒(Abul Fazl)在Ain-Akbari中描述过它:“泉池中冒出的泉水高达一腕尺(Cubit,古时的长度单位),泉水冰凉,清澈透明,有提神的作用,病人坚持饮用泉水能恢复健康”[14]。伯尼尔在1665年游览庭园时也有介绍这里的泉水“迅猛地涌出地表,就如从地下水井中冒出来一般,水很丰富,称它为泉水倒不如是河流”,他记述了当时庭园中果树很多,有苹果树、梨树、梅子、杏树、樱桃树等。现在的庭园中果树已经很少,只剩下古悬铃木、常绿树种和多种花卉。类似于谷地中的其他山坡园林,泉池是阿恰巴尔花园的水源,位于庭园的最上方,被莫卧儿时期的红砖拱券建筑覆盖。
整个园林大约3.9公顷,南高北低,入口在北侧,南侧紧邻山体。庭园构图与克什米尔其他庭园相似,根据地势划分为四个平台,沿中央纵轴线对称;共三条水渠,中央沿轴线的主水渠和东西侧平行于主水渠的小水渠(图4-34),中央水渠将水池、凉亭和周边花圃连为一整体,花圃被水渠和苑路划分为四庭院形式,沿苑路两边有茂盛的悬铃木。四个平台沿山坡向下排列,从低到高依次定为一、二、三、四平台。第一平台被现在规划的道路和两个木屋占据,其他格局完好地保留下来,水流从上部泉池中涌出沿逐渐下降的水渠注入北侧河流。在没有修建道路前,整个园林一直延伸到河流边。
沿平台向上走,在第一和第二平台间有隔墙和对称的四坡顶门屋,它们由兰吉特·辛格修建;穿过门屋后通向第二平台,水渠边的苑路两边种植多种植物,有较高的月季和松树,较低的有天竺葵、绣球花、雏菊,花树与灌木排列有序,引导行人前进。第二和第三平台间的落差形成瀑布(图4-35),瀑布垂直下落,沿瀑布两边有通向第三平台的台阶。水流沿主水渠汇集在下方的方形水池中,水池中布置对称的喷泉,沿纵轴线上也设有一排喷泉,泉水四射。第三平台矩形平面的中心建有两层凉亭(图4-36),由兰吉特·辛格在原址上重新修建,这是庭园中体量最大的建筑。旁边的参天古悬铃木郁郁葱葱,在雨雾中更显翠绿,主水渠从凉亭底部穿过。凉亭东西侧房间的面宽各占正立面长度的四分之一,中央木拱券空间占面阔的二分之一。格栅状木拱券支撑在木质双柱上,柱基为石质。拱券空间对外开敞,二层中央七个相同的拱券落地窗饰有木格栅,东西侧的封闭房间通过二层的落地矩形窗和一层的高窗进行通风采光,凉亭沿水渠对称。 屋顶采用歇山顶,相比较于中国传统的歇山顶,正脊长,戗脊短,山花较矮,整体坡度比较缓和。
图4-34 阿恰巴尔园林平面布局
图4-35 平台间瀑布
沿苑路继续向上走,会看到宽度与两层凉亭面宽相同的长矩形水池,在水池对角线上立有向四面开敞的四坡小凉亭,通过与苑路相连的石板到达。凉亭南北侧的矩形水池中对称设置五列四行喷泉,泉水不断向外涌现。在第三平台与第四平台间再次出现大的瀑布,两边有台阶通向最上层平台,在矩形水池北侧两个角部各有一座开敞式四坡顶的小凉亭(图4-37)。水渠的源泉被莫卧儿时期的拱券建筑覆盖,红砖拱券凉亭的北立面共有五个马蹄形尖券(图4-38)。凉亭有着高高的石质基座,通过东西侧的拱券门到达,基座下方设有涵洞供泉水通过,注入矩形水池中。泉池位于凉亭南侧与山体相接,水流量丰富。园林中广植悬铃木,大多高大葱郁,装点整个庭院,阿恰巴尔花园被认为有着园林建设的最好选址。(www.xing528.com)
图4-36 第三平台中的两层凉亭
图4-37 第三平台的水中小亭
图4-38 第四平台处的瀑布及水源上方的凉亭
图4-39 植物园入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