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克什米尔谷地传统建筑:披肩、混凝纸、木雕及丝织品制作工艺简介

克什米尔谷地传统建筑:披肩、混凝纸、木雕及丝织品制作工艺简介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克什米尔谷地中比较著名的传统工艺主要分为三种:披肩、混凝纸、木雕,其中丝织品最著名,制作工艺最复杂。纺织者需要在传统织布机上耐心工作数月,织布机上有两个操作杆用于控制弯曲花纹,而纬纱基本上是人手控制[20]。首次利用这种技术做笔筒的工艺闻名于赛尔柱王朝的伊朗,在中世纪时期通过伊朗传到中亚的其他地区。

克什米尔谷地传统建筑:披肩、混凝纸、木雕及丝织品制作工艺简介

克什米尔谷地中比较著名的传统工艺主要分为三种:披肩(Shawls)、混凝纸(Paper-mache)、木雕,其中丝织品最著名,制作工艺最复杂。

(1)披肩

克什米尔纺织产业的起源不详,但是根据地方志可知,克什米尔地方王仁武阿比丁对于克什米尔的纺织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他从中亚和波斯聘请织布工匠,运用他们织造壁毯的方法发展了克什米尔披肩的生产,从1600年到1860年期间,披肩围巾类的手工艺品一直是克什米尔的经济支柱。

披肩最初在印度北部和中亚销售,这种豪华的奢侈品被上层社会男子披在肩上抵御严寒[19]羊绒披肩一直作为奢侈品受到莫卧儿王朝、阿富汗、锡克以及道格拉王朝统治者的喜爱与支持,成为印度贵族的象征。18世纪末19世纪初披肩开始流行于欧洲,长方形披肩与当时流行的高贵典雅的服装搭配堪称完美,在1861年高峰期的销售额达到459 441英镑,其中80%的纺织品出口到法国,并在皇后约瑟芬的推广下,克什米尔披肩成为欧洲人的时尚风潮,皇后设计的披肩样式在克什米尔被命名为约瑟芬。

高等披肩的羊绒来自于中亚雪羊,位于外层羊毛的下方,冬天利于保温,夏季自然脱落利于散热。这种轻软的绒毛被称为山羊绒,有“纤维的钻石”和“软黄金”的美誉,重量轻、柔软、韧性好。山羊生活的区域海拔越高,绒毛质量越好,根据地区的不同,绒毛的质量也不同。质量最好的羊绒在昌巴和吐鲁番地区,吐鲁番的上等山羊绒毛主要取自于生活在天山山脉的山羊身上,吐鲁番(Turfan)和乌什(Uch-turfan)是两个主要的绒毛收集市场。在喀什格尔—列城道路没有封闭前,此道路是主要的羊毛交易道路。

一条围巾大约需要24英两的羊毛,需要从四只山羊上采集。然后经过挑选和洗涤,将洗涤好的羊毛纺成丝线,再用当地特有的植物颜料印染成不同的颜色,并放在织布机上。纺织者需要在传统织布机上耐心工作数月,织布机上有两个操作杆用于控制弯曲花纹,而纬纱基本上是人手控制[20]。底布主要采用斜纹编织,每个图案采用斜纹壁挂针法手工织造。整个过程比较复杂,所以价格较贵。

图1-3 莫卧儿王朝晚期(1680)的克什米尔披肩

织造披肩的技术含量很高,当颜料和样式设计更加复杂时,一条围巾上综合了多个图案和颜料,在不同的织布机上分开纺织,最后在专门的刺绣机上进行缝合,针法十分精细,精细的披肩甚至由1 500块独立的部分组成。到19世纪初开始运用刺绣解决复杂织造图案的方法,链形、茎形、缝补针法与波斯刺绣相似,纺织中的梭子用法与欧洲斜纹织品的技术类似,缠线管在经纬织线间来回穿梭,做出精美的成品,早期名为“暗伯利”(Amli)的刺绣披肩质量很好。

初期的克什米尔披肩采用金线和银线进行装饰,图案崇尚自然主义样式,自由配置纤细的花草纹,构成连续的花草纹样[21]维多利亚·阿尔巴特美术馆收藏了17世纪晚期的克什米尔披肩碎布(图1-3),披肩的镶边较窄,素地上等距地排列着布塔斯(Bustas)花,下垂的花蕾正含苞待放。18世纪晚期,布塔斯花比以前更大,风格更趋向大众化,花朵数目增加并且形状趋向复杂(图1-4),形成带根的花丛,整体花丛外观构成长椭圆形,花丛顶部向左倾斜,形成后期“佩兹利纹样”[22]的雏形,成为克什米尔织物的一大特色,被欧洲人命名为“克什米尔圆柱体”。

图1-4 19世纪初的手工编织披肩

另外,由叶形演化而成“松果形纹饰”,最初是古巴比伦时代的装饰纹样,巴比伦人认为松果是松树的幼苗,象征着生命和成长,被视为给人们带来食物、住房和衣服的吉祥物,具有丰收的含义。虽然松果花纹发源于古罗马和希腊,但是并没有在欧洲流行。伴随伊斯兰文化的扩展,印度继承了这一纹样,早在17世纪,克什米尔的披肩已经采用松果纹饰,并将松果外形与自然花草图案相结合,花卉外轮廓逐渐向松果形靠拢。1815年,松果纹样开始失去它的自然形态向抽象形态发展,松果形与花草装饰相结合变成复杂的细长圆锥形涡卷纹,松果外形拉长,线条流畅,花形装饰变得纤细秀美(图1-5),最后被西方化后发展成“佩兹利纹样”。

西方代理公司对克什米尔后期披肩的设计起到很大的作用,当地土著设计师最初极力反对修改传统纹样,但是最后还是逐渐接受了市场理论,也代表着传统纹样的改变。欧洲人按照本地人的喜好设计纹样并将样稿寄送到斯利那加,由克什米尔人加工成披肩,1850—1860年间克什米尔向欧洲出口的披肩是19世纪初产量的2倍,但随着英国普利兹市生产披肩能力的提高,克什米尔披肩的欧洲市场逐渐衰弱。

图1-5 19世纪中叶的手工编织披肩

(2)混凝纸(Paper-mache)

木浆、纸浆和纺织品中添加淀粉或墙纸糨糊等黏结剂构成混凝纸,混凝纸工艺是指在泥土覆盖的混凝纸板上制造工艺品,此工艺出现在多个国家中,在克什米尔常被用于装饰品、储存箱中,在混凝纸物体上覆有一层油漆或者绘画。首次利用这种技术做笔筒的工艺闻名于赛尔柱王朝的伊朗,在中世纪时期通过伊朗传到中亚的其他地区。克什米尔的仁武阿比丁从撒马尔罕(Samarkand)将精通此项艺术的技工引进谷地,当时此工艺仅在斯利那加市的什叶派社区间被运用,大多来自于波斯的移民。(www.xing528.com)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混凝纸技术不断被发展。混凝纸首次被当做国际贸易品开始于法国代理商在谷地中运用混凝纸工艺的箱子打包披肩,当被打包的披肩运到法国后,精美的箱子与披肩就被分开销售,代理商从而获得了高额利润。很快克什米尔混凝纸工艺品在欧洲发展为独立市场,工艺箱还有工艺花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图1-6),纸浆制品上的鸟兽和花卉展示了印度与波斯艺术的融合。混凝纸工艺也用于室内天花、嵌板和门板装饰,保存至今的最古老的室内混凝纸装饰分布于19世纪的民居以及圣殿中(图1-7)。

图1-6 混凝纸工艺品

图1-7 混凝纸室内装饰

混凝纸制品的基本材料由纸、破棉布和纸浆组成,并用淀粉作为黏合剂。现在的工艺逐渐发展成一种表面装饰形式而不是实体的制作,首先制作实体并将表面处理平滑。物体无论是手工制作还是放在模子中定制,在进行上涂料前用纸条或者是薄棉布条贴在物体表面,作为石膏间的阻隔物,防止石膏表面上的漆画图案开裂。然后选择图案和颜色,在光滑的表面徒手绘画,所有步骤在工匠师那里形成流线序列。表面先涂有底漆并用铅笔将图案形状绘制出来,过去的工匠们在没有金属镂印板的帮助下只能徒手绘画,现在年轻的工匠师喜欢利用镂印板镂印图案轮廓。但是在擦除镂印板图案边缘的辅助线时容易在表面形成模糊的痕迹,必须通过涂料覆盖,覆盖模糊轮廓线的线条一般采用黄色。在图案打底时通常采用圆或半圆笔触,所有的图形运用等粗线绘制,绘画的主要特征在于精细画工做出的图案阴影。这种画工技艺被称为Partaz,是一种半曲线的画工方法,此方法也被用于填补不同主题图案间的细小缝隙[23]。图案颜色被填充后,上面覆盖两层清漆,以防颜色脱落,或者图案的破损,清漆采用的树脂来自于当地植物的柯巴脂。如果在图案上用金色提色,金色被用于第一道清漆之后,完成后再涂一层清漆。

绘图中运用的涂料以矿物、有机物或者是植物染料为基础,白色通常来自于当地一种石材,黄色出自野生植物瓦兰吉(Weflangil),黑色源自烧焦的石榴皮,红色取自于胭脂虫和藏红花,深蓝色来自延康德(Yankand)。到19世纪末,基本颜色主要有深红色、绿色、蓝色,偶尔使用黑色,基于基本颜色可以产生多种颜色体系,现在水粉也被大量使用。传统图案的主题主要描绘了谷地中的植物形象,除了在丝织品、刺绣以及木雕中出现的悬铃木树叶、杏叶和涡纹图案外,在混凝纸工艺中还有鸢尾花玫瑰花康乃馨苹果花、罂粟花、莲花水仙等图案。多样的母题也促进了图案的创新,通常图案铺满整个表面或者是以某个花纹重复有序的排列。

(3)胡桃木

克什米尔木匠利用当地工具雕刻出精美的木雕,并持续了几个世纪,他们一般采用桃木进行雕刻,因为桃木质地密实,纹理清晰,表面并可被抛光平滑。胡桃木被普遍用于家具制作中,克什米尔谷地是印度境内唯一生长胡桃树的地区,木材颜色包括从乳白色到黑巧克力色一系列颜色,阳光下晒干的胡桃木色泽比较饱满,棕色中泛着淡紫色,室内烘干的桃木颜色偏向于淡棕色[24]

图1-8A 船屋的胡桃木雕刻

图1-8B 传统的克什米尔工匠

莫卧儿时期,流行在胡桃木雕中镶嵌金属,但是这项工艺已经失传,胡桃木业在阿富汗和锡克教教徒统治时代变得萧条,到道格拉时期得到复兴。在这个时期,胡桃木桌椅家具在欧洲市场需求量很大,胡桃木雕刻在斯利那加市也逐渐兴盛起来,直到今天许多木制品仍然局限在19世纪时的样式。在19世纪,欧洲人对橱柜、桌椅、木箱、托盘甚至是枪支的需求带动了谷地中木雕业的发展。顶尖工匠师通过计算好的凿刻数量完成切割、抛光木头表面等工序,整个过程与石刻工艺很像。图案主题以这个地区的典型植物为主,在19世纪后期复杂精美的木雕细部受欧洲的影响深刻,在这个时期粗犷的传统雕刻被复杂的雕刻代替(图1-8A)。

雕刻手法主要采用底切、镂空、深雕、浅雕。底切的雕刻手法深受石刻的影响,图案由多层构成,甚至可以达到七层,一般用于描述三维图像,图像边缘被修圆磨光,这种风格经常被用于嵌板中[25],图像形象来自于丛林环境,如鹿、熊、蛇、鹦鹉和多种植物叶子形状。镂空是工匠间比较流行的处理手法,在屏风上雕刻出格栅空透纹理,视线可以穿透屏风,悬铃木叶子的形状经常被用于这种技法中。深雕一般给人深刻的印象,雕刻体从物体表面升起,一般用于描绘龙和莲花的形象。浅雕手法通常用于平坦的表面。克什米尔木雕工匠们很少采用几何图形,几何图形一般用在天花和木格栅窗上(图1-8B)。

雕刻主题分为花草、果树、生活场景和动物。花草主要描绘了茂盛的草丛、芦苇以及争奇斗艳的花朵;果树主要是谷地中常见的苹果树、胡桃树、杏树葡萄,有的枝条挂满花朵,有些挂满果实;生活场景主要是狩猎、战争场景以及宫廷内的生活场景;木雕中的动物也是不可或缺的,涵盖鸟类、牲畜、水生动物,包括夜莺、鹦鹉、戴胜鸟、鸽子、八哥、麻雀、牛、黄莺、鸭子、鹅、鱼、狮子、鹿、兔子、马、蛇、山羊等,它们都是谷地中常见的动物。从雕刻主题上可以看出,谷地中的木雕显示了对自然的崇尚,有着莫卧儿时期的自然主义情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