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克什米尔谷地传统建筑及历史沿革

克什米尔谷地传统建筑及历史沿革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克什米尔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和文化历史的一部分,历史可以追溯到摩诃婆罗多时代之前。根据克什米尔编年史《诸王流派》可以获得12世纪之前的早期历史。从10世纪开始,北印度大部分被穆斯林统治,但是克什米尔河谷并未包含在德里的苏丹国内,长期以来一直是印度教国王的天下,直到14世纪开始穆斯林王朝统治了克什米尔,形成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克什米尔谷地传统建筑及历史沿革

克什米尔是世界上古老的文明和文化历史的一部分,历史可以追溯到摩诃婆罗多时代之前。根据克什米尔编年史《诸王流派》可以获得12世纪之前的早期历史。从10世纪开始,北印度大部分被穆斯林统治,但是克什米尔河谷并未包含在德里的苏丹国内,长期以来一直是印度教国王的天下,直到14世纪开始穆斯林王朝统治了克什米尔,形成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根据资料研究归纳,将克什米尔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远古文明、穆斯林统治以前时期、穆斯林统治时期和锡克教教徒与道格拉人统治时期。

(1)远古文明

公元前3000年左右,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克什米尔谷地平原,重要的遗址在布尔扎霍姆(Burzahom),其中有两个新石器时代和一个巨石时代的遗址[1]。在布尔扎霍姆遗址的第一阶段(公元前2920年)以涂有泥灰的凹穴住所以及粗陶器和石头工具为显著特征。在第二个阶段,持续到公元前1700年,房子开始向地面上发展,死者采用埋葬的方式,有时家养动物与人同葬。虽然小麦大麦扁豆也在这两个阶段被发现,但是打猎和捕鱼仍然是主要的生活方式。在巨石阶段,灰色或黑色取代了陶器中粗红制品的颜色。

公元前1500年至公元前500年,印度次大陆进入吠陀时期。随着北方雅利安人(Aryan)的入侵,也伴随着大量的吠陀涌入次大陆,与印度河流域达罗毗荼人(Dravidian)的原始宗教结合,形成吠陀教(Vedism)。在吠陀时代晚期,随着吠陀部落首领的扩张,郁多罗—库茹人(Uttara-Kurus)定居在克什米尔[2]

(2)穆斯林统治以前时期

克什米尔有可靠文字史料的记载要从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征服克什米尔时算起。公元前326年,克什米尔国王波拉斯(Porus)让阿比赛若斯(Abisares)在希达斯皮斯河战役(Battle of Hydaspes)中帮助他共同抵御亚历山大大帝,在波拉斯失败后,阿比赛若斯向亚历山大屈服,并赠送给他珍宝和战象。

在公元前304年到公元前232年阿育王(Asoka)统治时期,克什米尔成为孔雀王朝的一部分,阿育王将佛教引进克什米尔谷地,在这个时期,许多舍利塔以及部分湿婆神殿得以建设,斯利那加城市开始发展[3]。公元121年至151年,贵霜王朝的君主迦腻色迦一世攻占了克什米尔并且建立新的城市克尼沙珈波(Kanishkapur),迦腻色迦国王在克什米尔举办了第四次国际佛教会议。到4世纪时,克什米尔成为佛教和印度教学习的地方。克什米尔传教士将佛教传播到中国和其他国家,同时其他国家的朝圣者以及旅行者也开始访问克什米尔。出生在龟兹国的鸠摩罗什曾到克什米尔学习成为著名的学者,后到达中国,对后秦皇帝姚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在姚兴的支持下将多本梵文经书翻译成汉语,他在长安逍遥园内圆寂[4]

此后,白匈奴人在头罗曼(Toramana)的带领下穿过兴都库什山脉攻占了包括克什米尔在内的印度北部大片土地,他的儿子密希拉古拉(Mihirakura,510—542年在位)带领军队几乎攻占了整个印度北部。他曾攻占了犍陀罗国,在那里屠杀佛教徒,并毁坏大量寺院[5]

7—11世纪时, 克什米尔是印度大陆最重要的国家之一,产生了很多的诗人、哲学家和艺术家,他们致力于梵语文学以及印度教哲学的发展。其中著名哲学家瓦苏古特(Vasugupta)写的湿婆圣经促进了一元论湿婆体系的产生,就是后来比较有名的克什米尔湿婆教。克什米尔湿婆教在克什米尔普通人的生活中起到了主要指导作用,并对印度南部的湿婆教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7世纪后,杜拉巴瓦尔达纳创建的羯迦吒迦王朝统治了克什米尔。根据克什米尔史书《诸王流派》记载,玄奘在这个时期曾访问过克什米尔并在这里学习。这个王朝最强大的统治者拉里塔迪亚·穆塔毗哒(Lalitaditya Muktapida,约724—760)曾率领军队对西藏进行远征,然后打败了曲女城(Kanyakubja)的统治者亚修瓦曼(Yashovarman),并很快攻占了东部的摩揭陀国(Magadha)、迦摩缕波国(Kamarupa)、羯陵迦国(Kalinga)。他除了有军事才能外同时还热衷于艺术的发展。8世纪中叶,克什米尔在北印度的政治舞台上很突出[6]。在此期间,克什米尔的建筑以及石雕有很好的发展,水利工程也很突出,杰赫勒姆河就是这个时期被一位水利专家疏通的[7]。在拉里塔迪亚传位后,克什米尔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减小,该王朝大约在公元855年到公元856年间结束。

在羯迦吒迦王朝结束后,由阿盘底跋摩(Avantivarman,855—883年在位)建立的乌特婆罗王朝(Utpala Dynasry)发展起来,他的继承者沙克热瓦曼(Shankaravarman,885—902)率军成功抵制了旁遮普的古亚拉斯。10世纪时,北印度被穆斯林统治,但是克什米尔河谷未包含在德里苏丹政权的管辖内,克什米尔仍为印度教国王的天下。迪塔女王(Didda,980—1003年在位)在10世纪的后期继承王位,她在公元1003年去世后将王位传给娄哈若王朝(Lohara Dynasty),在11世纪期间,加兹尼(Gthazni)的马哈茂德前后两次试图攻克克什米尔,但是全部失败了[8]。(www.xing528.com)

(3)穆斯林统治时期

14世纪,克什米尔进入穆斯林王朝时期。比较著名的克什米尔圣人瑞西谢赫·努尔丁(Shaikh Nural-din,1377—1440)在他的论述中将克什米尔湿婆教与伊斯兰教的理论相结合,赢得了印度教以及伊斯兰教教徒的尊敬。1346年,来自斯瓦特河谷的沙·米尔柴(Shahmir)登上了王位,采用沙姆斯—乌德—丁沙(Shamsuddin)的称号并且建立伊斯兰王朝,这个王朝先后出了几位穆斯林国王。在1354年至1470年期间除苏丹西坎德尔(1389—1413年在位)之外,其他君主对伊斯兰教之外的宗教都很宽容,而苏丹西坎德尔对非穆斯林征收重税,摧毁大量的偶像雕塑,强迫他们改信伊斯兰教。在他的统治期间,克什米尔只剩下11户婆罗门[9]。其后,克什米尔迎来了一位开明君主仁武阿比丁(Zain-ul-Abidin,1420—1470年在位),仁武阿比丁邀请中亚及克什米尔外的艺术家到克什米尔指导境内的艺术家,在他的统治下,木雕、混凝纸、披肩与地毯编织技术繁荣发展,梵文名著《摩诃婆罗多》与《诸王流派》被翻译成波斯[10]。遗憾的是他的继承人碌碌无为,都“只是一些被各集团和有力的贵族所拥立、推翻,然后再度拥立的傀儡”[11]。16世纪时,随着中亚和其他地区的伊斯兰教传教士迁移到克什米尔,印度人在克什米尔王朝中的地位以及印度教祭司的作用逐渐下降。1561年,沙·米尔柴王朝(Shahmir Dynasty)被推翻,查克(Chaks)王朝的创始人迦其莎夺取了王位[12]

莫卧儿将军穆罕默德·哈德尔·杜格拉特(Mirza Haider Dughlat)代表胡马雍君主在1540年攻占了克什米尔,但由于对什叶派苏菲派教徒的迫害以及高负荷的土地征税,导致了群众对杜格拉特的反抗并推翻了他在克什米尔的统治。1589年,在莫卧儿王朝阿克巴(Akbar)时期,克什米尔成为莫卧儿帝国的一部分。阿克巴对宗教宽容,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深受人们的尊敬。莫卧儿王朝的统治者十分迷恋克什米尔的风景,阿克巴、贾汉吉(Jehanjir)、沙贾汗(Shah Jahan)曾多次到克什米尔视察。在阿克巴后两任的莫卧儿君主统治期间,克什米尔内大量的花园、神庙以及宫殿被建造,社会和平稳定,一直持续到1658年奥朗则布(Auranzerb)继承莫卧儿王位,克什米尔再次出现宗教不宽容以及不同宗教间税收不平等的现象。1707年奥朗则布死后,莫卧儿帝国的影响力逐渐下降,莫卧儿的实际权力仅存在于克什米尔以及阿富汗东南部,波斯王那得沙在1738年对莫卧儿的进军彻底动摇了其对印度西北部的统治。到了1750年,克什米尔总督的职位不再受德里的掌控。

(4)锡克教教徒与道格拉人统治时期

阿富汗国王马德·沙·阿卜(Ahmed Shah Abdali)在1753年利用莫卧儿的解体攻占了克什米尔,阿富汗的侵略者十分残暴,“他们把活人装入麻袋,扔进达尔湖取乐,他们烧杀抢掠,在克什米尔造成一片恐怖气氛”[13]。从此时一直到1819年,克什米尔经历了29个阿富汗统治者统治。据历史书籍记载,这个时期的克什米尔人们生活很艰难,每年要被征收600万卢比。从1752年到1947年印巴分治的近200年内,克什米尔的民族宗教冲突一直连绵不断。

1819年,锡克教在国王兰吉特·辛格(Ranijit Singh)的率领下一举打败阿富汗省长穆罕默德·阿兹姆汗,克什米尔被锡克教教徒占领,但是他们的统治与其他专制国家没有什么区别,人们再次陷入水深火热中[14]。克什米尔人中至今流传的一句成语叫做“锡克面孔”(凶神恶煞),便是起源于锡克教统治者时期。锡克教教徒统治时期,查谟国王兰吉特·辛格的将领在1842年入侵西藏,占领了拉达克。

到了19世纪30年代末期,锡克教国家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在1839年这个国家的创始人兰吉特·辛格死后,锡克教教徒中发生纷争,这使得英国人比较容易地将它击垮。锡克教教徒战败后,克什米尔沦入英国人的手中。1846年,古拉伯·辛格(Gulab Singh)与英国签署了《阿姆利则条约》,克什米尔被卖给查谟土邦的大君印度教徒古拉伯·辛格。从此,克什米尔进入道格拉(Dogras)人的统治时期,沦入英国殖民者的依附地位。根据条约,英国政府答应“帮助大君保卫自己的领土不受外部敌人的侵犯”,克什米尔大君此后采用世袭制,土邦在法律上成了英属印度的一部分,形式上看,内部政治自主,但是大权均集中在英印总督派来的驻扎官手里。

道格拉人统治时期,民族歧视与封建歧视结合在一起的封建压迫急剧加强。农民要缴纳沉重的税收,收购人、商人不断地剥削手工业者和家庭工业者,英帝国主义的殖民政策破坏了克什米尔传统的经济爱好自由的克什米尔人民不止一次爆发了反殖民反封建的民族起义。

(5)印控克什米尔

1949年7月,印度与巴基斯坦的代表在卡拉奇达成协议,确定了停火线,印度占3/5土地和3/4人口,巴基斯坦占剩余部分[15]。印度在其控制区内成立了查谟和克什米尔邦,巴基斯坦在其控制区内成立了自由克什米尔。1965年9月和1971年11月分别发生一次敌对行动,印度又占领了停火线以西的一些地方,其中印控查谟和克什米尔邦主要由克什米尔谷地、查谟平原、拉达克以及锡亚琴冰川组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