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策略探索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策略探索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指导性组织主要负责教学质量的提高指引工作,即发现可以突破的方向、找到关键性问题,破解导致教学质量不佳的症结,协调教学改进中遇到的阻力和瓶颈,掌控教改的进程和成效、调配各方资源,确定改进方案、实施措施并监督实施等。

高校教学质量管理的策略探索

教学质量管理中的教学质量,是指教学过程及其效果所具有的、能用以鉴别其是否符合规定要求的一切特性和特征的总和,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首要目标。教学质量管理是通过管好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部教学因素和过程,从整体上达到专业培养目标,控制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并对不合格现象和高低分差等偏离目标的现象进行控制,最终实现全面的、宏观的教学质量控制。

1.教学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教学质量事关高校的兴衰成败,高校要在日常管理中特别重视与教学质量直接有关的因素,如教学质量设计、教学的进程调控、教学改进等。教学质量设计指的是高校为了确保某个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环节设置、作业布置等进行调整;教学进程调控是指将实际教学质量与目标教学质量对比后,对没有达标的教学环节进行调节管理;教学改进指的是根据既定的标准对现行教学进行调控,使其最终达到所要求水平的过程。

对教学质量的设计要建立在明确的教学质量目标和标准的前提下,要首先从目标和标准两个维度对教学质量进行设计,具体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明确教学质量目标和评价标准,即用哪些标准对教学质量进行衡量,达到哪些目标就是高质量等,这建立在对制约教学质量的因素的全面考虑之上;二是制定教学计划操作指南或实施细则,即为了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要进行哪些操作程序,如何进行管理,如何组织和推进活动等。

教学质量管控以消除教学质量差异、尽可能达到质量标准为目标,具体可以从以下四个步骤着手去实施:确定控制对象;根据控制对象的特征选择衡量的方法或手段,并实施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并对比与标准之间的差异;就现存差异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实施细则。以上四步中,确定质量控制对象和测量过程是教学质量得以管控的关键性抓手,分析质量差异和寻找差异原因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提高教学质量是最终目标。

教学的改进是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以求从根本上改变现状、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教学质量的改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一步步实施,具体有以下步骤:

(1)搜集和分析论证的数据资料和质量信息,证明确实存在影响全局的教学质量问题,说明这种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瓶颈”,从而引起领导的重视。要使领导者下决心进行教学质量改进,还必须进行质量成本核算

(2)分析教学质量故障涉及的众多因素的主次,根据“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原理,从中找出关键因素,确定攻关目标。当选好的质量突破口不止一个时,还必须确定突破项目的先后顺序。

(3)成立不同职能的组织,包括指导性和诊断性两类组织。其中指导性组织主要负责教学质量的提高指引工作,即发现可以突破的方向、找到关键性问题,破解导致教学质量不佳的症结,协调教学改进中遇到的阻力和瓶颈,掌控教改的进程和成效、调配各方资源,确定改进方案、实施措施并监督实施等。诊断性组织的主要任务是收集并分析教学质量,验证出现质量问题的缘由,提出教学质量改进的方案等。与指导性组织不同的是,诊断性组织的成员一般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长时期的调查研究,并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质量诊断技能,以及分析问题比较客观的能力。

(4)增强教学质量意识。教学质量意识是指人们对教学质量要求的正确理解和判断,以及用经济合理的方法达到教学质量要求的探索与行动;简言之,就是全体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做好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自觉性。

(5)采取纠正教学质量问题的措施并付诸行动。这是教学质量改进活动的重点。在实施改进措施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阻力。要想克服阻力,教学质量改进的建议要精炼,措施要具体;要多做各个方面有影响力的人的工作;要尊重别人,听取别人的意见;要设身处地地考虑质量改进措施的可行性和前景。

(6)当教学质量改进成功之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把质量变革的成果纳入教学质量标准,使教学质量稳定地保持在新的水平上。

2.构建教学质量的监控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包括教学管理系统、教学监督系统、教学评价系统三个部分。三者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关联。(www.xing528.com)

(1)构建教学的管理系统。完善的高校教学管理系统是高校教学活动正常运转、教学质量提高的基本保障,在高校中,这项职能一般由教务处承担,其日常工作职责包括确定管理目标、编写管理制度、监督规章制度实施、评估教学活动等。具体而言,高校的教务处需要完成以下工作: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和计划、制定教学管理制度、论证教学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管理重大的教研教学项目、把关全校各院系教学活动、实施教学质量的监控、参与课程建设、监督具体的教学工作、宏观管理各院系的教学工作等。

当然,除了学校教务处,各院系要以学科专业为单位,主动承担起落实教学任务的责任,对教学单位内部的科研项目要严格把关,积极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等。各院系要根据本教学部的特色,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对本院系的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设置科学而系统的规划方案、实施细则,要监控教学过程的运行、教学质量的评估,对教学进行微观管理等。

(2)构建教学的监督系统。第一,教学督导制度。教学督导是对教学过程实施监督、评估。教学督导内容包括专业建设、教学计划、教学基本要求、理论教学、实践等相关环节。督导人员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听课、召开学生座谈会、与教师谈心、参加教研活动等多种方式,了解教学过程,进行督导。

第二,听课制度。成立中心听课组,建立领导干部、督导人员、同行教师听课制度。各级党政干部深入教学一线,倾听师生意见,及时了解教学情况,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教学一线与管理层的脱节,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信息员制度。建立学生信息员制度,通过信息员可以使教学管理部门及时了解并掌握全院教学秩序、教师课堂教学、教学方法、教材使用、教学条件、考试考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能够根据反映的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通过建立信息员制度,使学院的管理和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第四,教学检查制度。建立完善的学期前、学期中、学期末三段式教学检查制度,每次检查各有具体要求。检查必须按照要求全面有序地进行,同时进行教学检查的总结与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和整改措施并认真落实。形成完善的以查促改、以查促建的监控机制,使教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保证教学工作各环节的良性循环。

(3)构建教学的评价系统。教学评价是高校实施教学管理和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具体工作由教务处牵头完成。该措施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水平而设置的,具体包括教学教务人员的工作职责与规范的制订、教学活动和实践基地评价体系的建立、课程建设与评估标准确立、教学质量的监控等。教学评价系统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工作:

第一,教师教学工作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由学生、同行、部门、自我四部分组成,其中教师的自我评价是参考项,不计入教师最终的评价结果,前三部分评价所占比例依次为4∶3.5∶2.5。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评价比例是以一定的指标和方案为依据做出的,力求对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产生实质性的指导价值。教师教学质量以学年为单位进行,评价结果是教师考核、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第二,各教研室工作评估。教研室的评价一般以学年为单位,按照学校制定的评价标准进行,具体包括组织管理、教学过程管理、教学体系建设、教研与教改四部分。具体操作程序是:各教研室首先将本室的评价方案和安排报备给教务处,然后根据相关评价标准对学年工作进行自查,并以报告的形式呈现,再请院系对各教研室的评价进行汇总和分析,最后由各院系提出整改方案报送教务处。教务处正是以这种自下而上的评价形式,完成对基层教学单位的工作管理和监督。

第三,院系教学工作评估。院系是学校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的基本单元,院系教学工作是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基石。高校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对各院系工作的评价以年度考核和周期水平考核为层次标准。其中,周期水平考核指的是对院系教学工作中时效性强的工作及时考核、及时管控、及时落实;年度考核指的是对院系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目标、日常教务管理、教研和教改、教学质量管控等进行宏观、全面地评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