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的前瞻性及策略

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的前瞻性及策略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从宏观结构上和微观管理上系统考虑,因此,必须建立适应高校财务管理现状的财务管理模式。确立高校独立法人地位是实行新型财务管理目标模式的前提条件。实现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财务管理中无论是预算的编制,还是筹资活动、支出结构及对外投资活动等,均变得愈来愈复杂,其专业性也愈来愈强。同时,应加快推行会计委派制在高校的实际应用。实现新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

新时期高校财务管理的前瞻性及策略

高校财务管理作为对高校资金的筹措、使用、回收以及由此而发生的各种经济关系的管理,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基于高校发展教育事业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财务活动与财务关系而产生的,是利用价值形式对高校各项业务活动进行的综合性管理。因此,面临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有必要对财务管理未来所面临的环境变迁、财务管理新观念的树立、财务管理具体业务的完善、财务管理的模式选择及量化指标的设立、财务管理工作的电算化、网络化等问题,进行前瞻性的研究,以建立起能够主动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变化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等教育体制,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才能步入健康的发展道路。

1.高校财务管理模式。高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既有政策体系上的,也有管理操作上的。完善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要从宏观结构上和微观管理上系统考虑,因此,必须建立适应高校财务管理现状的财务管理模式。

(1)实行新型财务管理目标模式的前提条件。确立高校独立法人地位是实行新型财务管理目标模式的前提条件。原有管理体制下,高校是我国政府的附属机构,没有充分的自主办学权,不具备完全意义上的法人资格。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各要素市场的形成,要求高校应具备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资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32条第12款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具备法人条件的,自批准设立或者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民事活动中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这是高校成为独立法人的最权威法律依据,应在实践中坚决贯彻执行。

(2)实现新的财务管理模式的基础。在高校财务管理中实行总会计师制度,是实现新的财务管理目标模式的基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财务管理中无论是预算编制,还是筹资活动、支出结构及对外投资活动等,均变得愈来愈复杂,其专业性也愈来愈强。因此,总会计师必须由受过专业训练的、既有理论素质又具备丰富实务经验的专家来担当。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或校长个人的偏好,目前许多高校的财务处长或总会计师,虽有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却缺乏系统的业务知识和实务的训练。这种外行领导管内行的现状,显然很难满足市场经济发展对高校财务管理提出的挑战。应按《总会计师条例》及《高等院校贯彻〈总会计师条例〉的实施意见》的总体要求,在高校设立总会计师制度,并选拔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及实务经验的内行专家担任总会计师,行使总会计师各项职责,充分发挥总会计师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权威领导作用。同时,应加快推行会计委派制在高校的实际应用。顺便指出,专家理财已成为越来越多高校的共识。

(3)实现预算管理。

第一,要建立起“大收入”和“大支出”的概念,对资金实行统一管理,编制统一预算。

第二,在预算方法上,可以运用弹性预算、滚动预算等科学的预算方法。

第三,在预算内容上,一方面要保证预算的完整性和严肃性;另一方面,要根据高校自身特点,搞好预算的动态平衡。总而言之,要通过对资金预算的改革,使高校预算管理更加符合形势发展的需要。

(4)构建多元化的筹资渠道。随着高校的发展,其对资金的需求日益扩大,仅靠财政拨款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对资金的需求,而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又为高校筹资渠道多元化提供了现实的可能。具体而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筹资渠道可分为两大类:固定渠道和弹性渠道。

第一,固定渠道。固定渠道主要有:①财政拨款,它是目前高校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而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尽管从总量上看,其金额会逐年增长,但其占总支出的比重却会逐年降低;②税,即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征收的教育费附加,随着经济的发展,其数额也会逐步增加;③费,收取的学费;④息,对高校中闲置的资金,根据预算的安排,可投资于风险小又能获得一定收益的银行、债券,投资方式也日趋多样化。

第二,弹性渠道。弹性渠道主要有:①校办产业收入,校办产业收入能充分挖掘高校潜在的人才、科研和地理优势,与市场要素多种形式的结合能够形成现实的生产力,增加收入,例如通过转让科研成果、与公司合作培训员工,或组建高科技公司进行直接投资等,通过这些渠道,学校收入将进一步增加;②募捐和设立基金,利用校庆活动或同学会等形式,向海外华侨校友、企业募集经费,设立基金或奖学金基金,作为高校教育经费的补充;③科研经费,高校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新的学术背景下,应加快利用其人才、知识、科研优势,申报并承担各种科研课题,以取得相应的科研经费资助;④适度举债,在发展高校资产管理的前提下,在确定盈亏平衡点的基础上,为发展学校重点实验室或扶持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学校可以利用其法人资格向国际或国内商业银行取得优惠贷款,但因需要还本付息,因此举债仍须慎重,以降低风险。

(5)实现支出结构的合理化。

第一,高校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级人才。因此,教学和科研将是学校的重点,学校应把培养师资队伍、改善教学科研条件、增加科研经费作为学校发展的重点。高校的教学科研投资(支出)在总投资中应占较大的比重。目前因人员经费和办公经费占总支出的比例过大,影响教学和科研经费的投入。因此,一方面应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加大工作量,如增加周课时量、裁减临时工和严格控制人员编制;另一方面对公用经费的支出也要施加限制,特别是办公经费,将节约下来的经费投入到教学科研中去。

第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建立科学决策程序。高校因科研的需要,购置了一些高精尖仪器设备,目前因设备利用率较低,无形损耗很高,造成了一定浪费,同时对某些项目因缺乏科学决策程序,给学校财务带来了危机。因此,学校应充分挖掘设备的利用率,如延长其开工率,对暂时闲置的设备可采用租赁方式提高其利用率;对学校的重大项目应建立起立项、项目建议、可行性论证、专家咨询和领导决策等科学决策程序;同时应广开民主渠道,征求职代会的意见,使方案具有科学性和可选择性,降低决策失误的概率;对已经决定的项目,可采用招标投标方式承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实行项目经理制,以降低成本、提高工程质量,对于处理各方面关系应通过签订合同来实现,按市场经济规律运行。

(6)实现新型高校财务管理模式。新型财务管理模式无论是从领导体制的建立,还是预算的编制;从筹资多元化机制的建立,还是从支出结构调整、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等方面,都引入了市场机制。新型财务管理模式已经从报账型向经营决策型转换,使高校财务工作面向市场经济,紧紧围绕高校教学、科研重点进行科学民主决策,充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促进高校发展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保驾护航的作用。

(7)构建新型高校内部财务制度体系。加大改革力度,尽快建立和实施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高校内部财务制度体系。高校内部的财务制度体系建立在充分考虑高校特点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财务这一经济杠杆的作用,促进学校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制度的建立要充分体现效益原则,要有利于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2.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评价指标与评价指标体系。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需要研究的对象,作为一个被评价的系统,而被评价系统的特征体现,一般是由若干个因素构成的集合所组成,这些因素就是评价指标。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体现高校财务管理系统特征的因素主要有:高校财务内外环境建设、高校收入管理状况、高校支出管理状况、高校资产管理状况、高校负债管理状况、高校财务监督状况和高校内部控制状况。这些因素可作为评价指标。同时,评价指标应有投资和筹资状况指标,以反映学校资金运营是否得当,能否为学校带来预期的社会经济效益,也应有预决策评价指标及校办产业效益指标等。另外,既应有横向评价指标,也应有纵向评价指标。

通常表示一个评价系统特征的评价指标不只是总量指标,如高校负债管理评价指标,不仅包括负债数额,还应包括负债种类、性质和其所能带来的潜在经济效益等;对于投资状况等经济评价指标,还要划分为投资总额和人均投资总额及创收数额等。这样就将评价指标从大到小、从粗到细进行了划分,从而构成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系统,这种评价指标系统统称为“评价指标体系”。

(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确定后,确定评价指标和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第一位的工作。恰当选择评价指标和科学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是保证评价结论合理性和准确性的基本前提。在对一个系统的研究中,评价指标是系统特征的体现,如果评价指标选择不恰当,则研究评价工作就会受到影响,甚至无法进行。因此,恰当地选择高校的各项有关指标,科学地建立评价指标是决定高校内部资源优化配置工作成功与否的关键。要正确选择评价指标,就应进行大量调查研究,集思广益。

(3)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建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是指评价指标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评价对象的教学、科研活动全貌。这里的全面是有一定范围和限度的,仅限于与财务管理、监督活动相关性较强的指标,同时应注意重点与一般相结合。

第二,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对于研究对象的评价应真实、客观。一方面,要求限制和减少背离客观性要求的主观随意性,另一方面,要求确立能够实现客观性要求的考核指标和方法。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指标的设计中,应尽可能地以政府或有关职能部门以及相关高校提供的经核准后的数据为标准,以做到评价真实、客观。

第三,公正性原则。公正性原则是指对不同评价对象的相同项目使用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应相同,这样对于每一个评价对象,评价结论才可以保持公正,因而也具有说服力。如果用不同的标准和方法去评价不同的评价对象,其结果便失去可比性,因而也失去公正性。

(4)构建评价指标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策略。(www.xing528.com)

第一,广泛收集资料,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体系轮廓设计。进行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分析,需要高校及相关统计部门提供的材料和信息。我国高校在评价财务管理工作方面的材料收集和计算尚不全面,统计口径不一致,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尚未建立。因此,我们将着力于在运用计算机等现代化管理手段的基础上,汇集和传递高校财务管理需要的各种管理信息,以为具体财务管理状况的研究奠定基础。要建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评价指标,而国内的资料比较匮乏,因此,高校建立财务管理工作评价指标时应征求高校主管部门、财务处、科研处和校办产业等各方面的意见,在借鉴世界一流高校经验的基础上,结合高校现有的统计汇总数据,拟定高校财务管理评价指标轮廓:

首先,评价目标。通过对高校财务管理各方面相关效益的评价,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效益指标进行评定排序,为高校管理部门制订相应措施提供依据。

其次,评价子系统。评价子系统包括高校财务环境建设、高校资产管理、高校负债管理、高校财务监督、高校收支管理、高校预算管理和高校内部控制等若干子系统。

再次,评价项目。评价项目指评价子系统中用以反映评价子系统特性的内容。

最后,评价指标。评价指标是评价体系的核心,财务管理是高校财务工作的中心,是高校加速发展的基础,为了对高校财务管理状况予以恰当的表征,同时易于纵横对比,本项目采用可量化的指标体系。

第二,采用专家咨询法确定及建立评价指标。①专家的选择。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评价指标体系表征调查的专家均为长期从事财务管理的专家,其中有高校领导、院级领导、财务处(室)领导以及其他管理部门领导和具体部门业务专家。②专家咨询。评价体系的咨询采用发放调查表的方式。

3.高校财务管理的环境建设。加强高校财务环境建设。高校财务环境主要包括:高校财务管理体制、高校财经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多层次的经济责任制度、高校的管理制度环境、高校行政文化环境、高校文化状况、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财务管理流程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等。加强高校财务环境建设,有助于正确认识各种环境因素的实质、规律及相互间的联系,找出其中的有利与不利因素,正确利用财务环境为财务规律提供条件。加强高校财务规律建设,在正确认识环境的基础上,考虑财务环境向财务规律提出的各种要求和提供的各种条件,注重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制订出切合实际的目标。加强高校财务环境建设,能够弄清各种因素的实质,为财务规律职能的实施提供了重要前提,有助于制订出科学的决策和实施办法,创造出各种适宜的具体形式,促进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高校财务环境建设,以实现财务环境系统的相对最优化,即财务外部环境和财务内部环境的相对最优化为目标。

(1)高校财务管理的外部环境建设。

第一,政治与法制环境建设的目标,即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作为政治与法制环境建设的目标,以增强国家和高校的活力,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

第二,经济环境的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第三,文化建设的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立足中国现实,继承历史优秀文化传统,吸取外国文化有益成果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高校财务管理的内部环境建设。

第一,确立适合高校自身实际的财务管理体制。

第二,建立完善的以校(院)长负责制为中心的各级各种经济责任制度和在校(院)长领导下,由总会计师协助校(院)长全面领导学校财务工作的财经工作领导体制。

第三,建立统一管理学校各项财务工作的校一级财务机制,即单独设置的财务处(室),统一财务事权,领导学校的财会工作。

第四,建立健全学校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学校内部财务规章制度建设要:合法,即符合国家的相关法规;合理,即内部规章制度建设在对相关事务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是在总结客观事物内在规律的基础上制订,并能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合规,即内部规章制度建设要按典章形成的操作规则进行;协调,即内部规章制度之间要协调,不能相互矛盾。学校内部规章制度包括筹资制度、预决算制度、收支管理制度、基金管理制度和资产管理制度等。

第五,建设优化的内部经济环境。高校内部经济环境建设,除体制因素外,还有筹资环境、预算环境和组织环境等,其中组织环境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明确学校权力机构、监督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职权,并相互制约。

第六,建设高度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

第七,建设优良的高校行政文化环境。行政文化,是相对于大众文化,即社会文化而存在的一种亚文化,是社会文化在对行政组织渗透过程中与行政管理相结合的产物,是行政组织群体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管理方法的总和。

4.高校财务管理的环境建设策略。

第一,应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建设高校财务环境,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财务管理理论研究工作必须先行,以为财务环境建设提供理论准备。

第二,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高校财务工作实行校(院)长负责制,加强单位负责人对单位财会工作所应负的法律和经济责任。财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以选配好总会计师、校一二级财务机构负责人为重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心理和身体等方面,财务管理人员素质需要在财务管理的实践中培养,并结合实际情况,根据知识更新和事业发展的需要,有计划地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执行对财会人员实行继续教育的有关规定,为财务管理人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提供保障。

第三,财务环境建设应结合岗位责任制进行,根据财务环境因素列出详细条款,作为相关岗位责任制的内容,与各级负责人的业绩考核相结合,把财务环境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各级组织的工作日程,从小到大,由内到外,营造学校内部的小环境。

第四,加快财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建设,为财务环境建设提供物质保证。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更需要现代化管理手段的支撑,包括现代化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等。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应加强高校财务网络的建设,实现网络版的财务管理工作,真正体现财务管理的实时性,在处理年终分配、学生收费等业务方面能够满足学校高速发展对财务信息的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