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1 逐日平均值的计算
逐日平均值的计算主要指逐日平均水位、逐日平均流量等的计算,在此之前必须先对时间信息进行处理。
1.时间信息的处理
在水文信息中,时间是各水文要素都要用到的信息,因此在信息处理中,时间信息是工作量最大、花时最多的一种信息量。
时间数据的基本格式:
此数据不同于一般数据,其最大的特点是一种非单一进制、非十进制的综合信息。但是各种进制及月、日、时、分之间有着基本固定的内在联系。例如,一日为24小时,1小时为60分钟;在没有缺测的数据中,月份是逐一递增的,而在后一个日数小于前一个日数时,两者间必有月分界;在每日8时都进行观测的情况下,在后一个时分小于等于前一个时分时,其间有日分界。因此,在时间信息处理和时间信息输入时,都可根据这些规律,以便减少数据加工的工作量。
在连续观测的水文信息中,时间输入往往只输入时分,此时,应进行如下处理。
(1)时分数据进制的转换。时分间为60进制,为了方便,输入时分时形式为××·××,即小数后为分,计算机运算时,对于高级语言习惯用十进制运算,因此首先要把60进制的时分处理成十进制的时分。
(2)在不缺测每日8时的观测的顺序时间数据中,可根据ti+1≤ti的判别式来判断日分界。
(3)根据固有的每月的天数和日、月逐一递增的特点,可以把每一个时间数据都补成×× ×× ××·××的形式。
(4)对时间进行运算必须把×× ×× ××·××形式的数据进行分解,然后变成十进制的形式方可运算。把时间数据全部变成累加形式的数据进行运算亦有可取之处。
有些测站,较长时间使用相同段次观测水位,为输入方便,把时间数据进行压缩。例如,输入时间为20,2,8,14,11520,20808,其意思是从1月15日20时开始,观测段次为2,8,14,20四段制,到2月8日8时结束。相应的程序把此恢复成每日4个观测时间,以便使时间与水位个数相同。
2.日平均值的计算
日平均水位的计算方法,即算术平均法和面积包围法。在计算机的处理中,为了保证精度,都采用面积包围法。
计算日平均值至少需要水文要素值和时间两组数据。为尽量减少时间数据加工的工作量,时间数据一般只输入时、分,根据时间数据的规律,就可算出各个数据的月、日、时、分来。进行这样的处理必须有这样的条件,即每日8时都要有数据;这样就可以把每日0时的水文要素值内插出来,从而用面积包围法算出日平均值。(www.xing528.com)
对于月分界,一年中由于每月的天数是基本固定的,因此可以根据每月的天数来确定月分界。只是到闰年时,要给予一定的信息来确定2月的天数。
对于缺测、河干、连底冻等情况,在程序中可作特殊处理。处理的方法是:只要确定它们的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或持续的天数,给其对应的水位赋予某一信息量,作为这些现象的特殊标记。
7.2.4.2 水文要素摘录的模拟
人工对洪水水文要素摘录时,一般要求经摘录的过程线与原过程线相似,峰形相吻合,峰顶、峰谷相符,峰量基本相等。在以上条件基本满足时要尽量减少摘录的点次。这些原则没有严格的数字界限,很难规定一数字指标。因此,用计算机进行洪水水文要素摘录时,必须对摘录的一些原则进行概化。
分析洪水水文要素摘录的要求,可以进行这样的概括,即洪水水文要素摘录的测点,应为过程线上斜率变化较大的段次中的测点,并连续地计算各段次的斜率变化,找出这样的指标,就可以满足过程线相似、峰形相吻合等条件,又能使摘录的测点不是太多。
当考虑到不同测点洪水水文要素摘录标准的统一,计算过程线的斜率变化时,用斜率变化的相对值,令斜率的相对变化率为δ,其计算公式为
式中——测点i到测点i+1过程线的斜率;
——测点i-1到测点i过程线的斜率;
Δx 2、Δx 1——某水文要素的相邻两测点(i-1到i及i到i+1测点)间的差值;
Δt 2、Δt 1——对应的时段。
图7.6 洪水水文要素摘录示意图
计算出i-1→i+1过程线斜率的相对变化,用摘录标准δ′与之比较。当|δ|≥δ′时,说明水文要素的变化已经达到了摘录标准,这时便对相应点的水文要素进行摘录,否则不予摘录。
由于可能出现0值,则对洪水水文要素摘录判别式进行如下变换
若式(7.17)成立,则对i点的水文要素进行摘录,如图7.6所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