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南越国这近百年的历史,是属于分裂的割据政权,是分封的诸侯国,还是独立的国家?与五代时期在南越国故地建立的南汉国又有什么区别?
中国历史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秦开始始终存在正统和中央的概念,无论统一与分裂,正统的名分从来没有缺失过,王朝可以因为各种原因被推翻、被消灭、被让渡,但都要确定政权的正统的继承身份,即使经历分裂状态下并存的多个政权都声称自己是正统相争不下的时期,之后也会由正统王朝正式给前朝以名分界定,这种名分就是“中国”。
公元前219年秦王朝开始征伐岭南,前214年宣布占领岭南并设三郡,前208年赵佗脱离秦王朝封关自治,前204年建立南越国。因此:
南越国不是分裂的地方割据政权。前208年赵佗脱离秦王朝封关自治时,秦王朝的军队进入岭南仅六年,虽然岭南再没有大规模的抵抗力量,但由于时间、道路和地理原因秦军只是占据了交通线和据点,设置行政建制,在形式上占领了岭南,开始军事和生活设施建设,之后南越国的疆域主要是封关建国之后数十年开拓的,因此南越国并不是因秦政权衰落而分裂的地方割据政权。
南越国也不是中央王朝分封的诸侯国。南越国建立之时,秦王朝已经灭亡,汉王朝尚未建立,南越国不是皇帝册封、分封的。南越王也不同于汉朝建立后分封的同姓及异姓王,汉朝分封的王很大程度只有荣誉及待遇,而南越国是独立的,南越王在他的国家里享有充分的王权。
南越国是秦朝遗族与岭南土著共同建立的岭南越人国家。秦王朝对岭南的征服是国家军事殖民行为,但南征大军背后的帝国很快就崩溃了,大军成了秦朝在岭南遗落的中原人。虽然南征大军号称50万人,但存在相当大的水分,而且岭南地区到处山高林密、溪水纵横,人类处处可以繁衍,无论南征大军的数量多少,越人土著的数量肯定大大多于殖民的中原人。南越国也并不是一个外来中原人为统治阶层,本地越人土著为被统治阶层的殖民政权。
南越国的性质,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首先,南越国的王室由中原人与南越人混血组成。不确定南越国的首位国王赵佗的妻子是否为越人,也不确定他是否有越人妻子,但是赵佗之子赵始则是娶骆越首领安阳王之女媚珠为妻。而史书记载,第五位国王赵建德的母亲为越人之女。赵佗建国后倚重越人领袖吕嘉,而吕嘉辅佐了南越国三代五位国王,直至南越国覆灭。吕嘉家族的男性都娶赵姓王室的女子,而家族的女性都嫁给赵姓王室的兄弟宗室。因此,南越国王室很大程度上是中原人与南越人混血组成的。(www.xing528.com)
其次,南越国的骨干也是由中原人与南越人混血组成。赵佗的军队由“逋亡人、赘婿、贾人”这些被中原驱逐的多余的人组成,对中原故土感情淡漠,秦王朝派来的可供婚配的女子只有15000人,大部分士兵无法与中原女子婚配,而赵佗“和辑百越”的政策最重要的内容就是鼓励与越人通婚,可以想象混血程度之高。当时在岭南,高级文明的代表就是这些中原来的南征士兵,他们或许不是秦王朝的正规军队,战斗力不强,他们对秦王朝来说是多余的人,但在岭南却是实际有用的人。他们中有六国旧贵族、持不同政见的文人、失落的手艺人、工匠、破坏新王朝计划经济秩序的精明商人,事实上很多是中原人的精英,只不过不容于秦王朝罢了。
再次,南越国建国前后长期封关,与中原的交流极少,在岭南的中原人并不认为自己背后有中原政权或文化支撑,而是一定程度上越化了。到汉高祖派陆贾出使时,赵佗进入岭南已经20多年了,他的穿着、起居习惯、待人接物的习惯已经相当越化了,以至于惭愧地称自己为“蛮夷大氏老”,国王如此,可以想象国民如何了。
最后,南越国接受汉帝国册封只是形式上的称臣。陆贾两次出使岭南,南越国也先后两次接受汉帝国的册封,向汉帝国称外臣。这类似国家间的双边条约外交关系,南越国虽然称臣并象征性地进贡土特产,但南越国内部的政治、军事汉帝国无权干预。双方之间有边界,并在边界关口设立贸易区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如果某一方违约就可能导致封关,进入军事对峙。这显然就是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册封有时是一种出于军事、经济原因发生的外交关系,汉帝国与南越国均不认为当时南越国是汉帝国的属地,才会出现后来南越国丞相吕嘉反对内属汉朝,导致汉军入侵使南越国灭亡的事件。中国历史上类似的册封称臣还有东汉曾册封日本国王,南宋曾向金朝称臣,根据历史的实际情况,不能说日本是东汉的诸侯国,也不能说南宋是金的诸侯国。
因此,南越国是由生活习俗越化的中原人与政治文化华夏化的越人共同建立的政权,是一个独立国家。
【注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