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4年,岭南全境平定,平定后的岭南也纳入了秦王朝的郡县体制之内。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废除分封制,改行郡县制。地方行政机构分郡、县两级。郡县主要官吏由中央任免。郡设守、尉、监(监御史)。郡守掌治其郡,郡尉辅佐郡守并典兵事,郡监司监察。秦始皇最初把全国分成三十六郡,以后又陆续增设至四十一郡。
秦朝的四十一郡设置简表
(续表)
秦朝建立的中央及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示意图
县,万户以上者设令,万户以下者设长。县令、县长领有丞、尉及其他属员。县令、县长主要管政务,县丞掌管司法,县尉掌握军事。
县以下有乡,其主要职能有:摊派徭役、征收田赋、查证本乡被告案情、参与对国家仓库粮食的保管工作。乡设三老掌教化,啬夫掌诉讼和赋税,游徼掌治安。
乡以下有里,是最基层的行政单位。里有里典,后代称“里正”、“里魁”,以“豪帅”即强有力者为之。里中设置严密的什伍户籍组织,以便支派差役,收纳赋税,并规定互相监督告奸,一人犯罪,邻里连坐。
此外还有负责治安、禁盗贼的专门机构,叫做亭,亭有长。亭除了主要管理治安,还负责接待往来的官吏,为政府输送、采购、传递(文书)等事。两亭之间,相距大约十里。后来成就大汉朝伟业的开国皇帝刘邦,就是泗水郡沛县下的一名亭长。
秦汉时期将岭南称为陆梁[4],秦王朝在“陆梁地”设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
南海郡下辖四县(番禺、四会、博罗、龙川),郡治在番禺(即今广州),主体范围在今广东、海南和广西东南部,面积在25万平方公里以上。桂林郡位置约在今日广西中部北部一带,面积达20万平方公里以上,郡治设在布山县(今广西贵港市)。象郡辖今广西西部、越南北部中部,治所在临尘(今广西崇左市区),面积也在20万平方公里以上。
三郡之中南海郡较为发达,是岭南百越文化的聚集中心。征伐岭南的大军全部就地安置,大军统帅任嚣首任南海郡尉,并节制岭南南海、象郡、桂林三郡,故称“东南一尉”。他在今广州仓边路附近修筑的番禺城,史称“任嚣城”。南海郡四县中的龙川,地理位置和军事价值都极其重要,大军副将赵佗被委任为龙川(今广东龙川县佗城镇)县令,龙川所管辖的是现今广东的东部和北部。赵佗在嶅山和浰水之间建造的城池,现在被称为“陀城”。(www.xing528.com)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任嚣、赵佗在岭南的任务就是屯垦戍边,他们的部下50万人中有很多就是以有罪之身来到岭南的,朝廷并没有让他们再回到中原的打算。[5]这些人有犯罪的人、被迫害的商人、被妻子家族抛弃逐出的赘婿等等,与其说是屯垦的士兵,不如说是随军的移民。[6]赵佗也做好了率军长期驻守岭南的准备,在驻守岭南的六年后,秦二世即位,赵佗向朝廷上书请求在内地迁移30000名没有夫家的女子来岭南为士兵提供缝补的后勤工作,皇帝批准派遣15000名女子来岭南。[7]事实上这15000名女子并不是从事临时性的工作,她们将与15000名将士组成15000个家庭,而更多的将士将与土著女子成婚繁衍后代。
全球历史上,对异族异地的征伐,往往免不了清洗和灭族。幸运的是,尽管征服岭南的过程艰苦漫长,但征服后并没有出现针对百越民族的大规模屠杀。同样幸运的是,任嚣和赵佗不但是历经沙场的悍将,而且在治理地方事务上更有作为。他们并没有以来自文明地区的征服者的姿态高高在上,也没有以军阀的形象耀武扬威。他们以百越故地为家,采取温和的“和辑百越”的政策。因此,尽管随他们定居的来自中原的华夏族战士总数有限,但大都作为统治阶层很好地融入岭南,并被百越族所接受。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对岭南的大规模移民,自此岭南开始进入华夏文明的体系内。
【注释】
[1](汉)刘安:《淮南子》(广州出版社,2001年):“秦皇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与越人战;越人皆入丛薄中,莫肯为秦虏,相置桀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屠睢。”
[2](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
[3](汉)袁康、吴平:《越绝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越王子孙姓梅氏。秦并六国,越王逾零陵往南海,越人梅从至台岭家焉,而筑城浈水上,奉王居之。乡人因谓台岭为梅岭。”
[4](唐)张守节:《史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岭南之人,多处山陆,其性强梁,故曰陆梁。”
[5](汉)司马迁:《史记·始皇本纪》(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始皇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
[6](清)梁廷枏:《南越五主传》(载《岭南史志三种》,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谪有罪者五十万人徙居焉,使与其土人杂处。”
[7](汉)司马迁:《史记·淮南王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使人上书,求女无夫家者三万,以为士卒衣补。秦皇帝可其万五一千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