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昊建立西夏国后,短短3年间,就对大宋发动了3次大规模的进攻,且3战3胜。然而,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虽然在战事中连续获胜,但西夏也因多年征战导致田园荒芜,国库空虚,百姓生活困顿,流离失所。
在之前,西夏每年还能从大宋那里得到“岁赐”,而且两国也常有贸易往来,西夏的经济来源还有保障。现在大宋实行经济封锁,关闭两国贸易,“岁赐”也不给了,切断了西夏的经济来源。作为西夏的开国皇帝,李元昊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决定向大宋皇帝请和,表示愿意向大宋称臣,止戈罢兵。
宋仁宗这几年为对付西夏也伤透了脑筋。宋朝不断扩充兵力,增加军费,沉重的军费开支几乎快让国家破产了。现在李元昊主动请和,正和宋仁宗的心意。
天授礼法延祚六年(1044)十月,宋夏两国正式达成和议:李元昊向大宋称臣,大宋册封李元昊为夏国王;大宋每年赐西夏绢十五万匹、白银七万两、茶三万斤;重新开放榷场,恢复两国贸易。从这以后,大宋与西夏两国和平相处。
李元昊之所以与大宋讲和,是因为与辽国的关系出现了危机。
一直以来,辽国都用西夏来牵制大宋,但辽国与西夏的联盟也不稳固。李元昊称帝后,羽翼渐满,对辽国也不再像以前那么恭顺,甚至还把西夏称为“西朝”,把宋称为“南朝”、辽称为“北朝”,大有与宋、辽两国平起平坐之势。
李元昊称帝前,辽国为拉拢李元昊,将辽国的兴平公主嫁给了他,但李元昊对这位兴平公主却不热情。后来公主忧郁而死,李元昊才轻描淡写地通知辽国。辽兴宗很生气,认为李元昊是轻视大辽,不把大辽放在眼里,就派人前去兴师问罪。李元昊直接把使者给杀了。辽兴宗决定出兵讨伐西夏。
1044年十月,辽兴宗亲率十万大军向西夏发动大规模进攻,意欲一举消灭西夏。
西夏与辽国隔黄河相望,辽军跨过黄河后,长驱直入西夏境内达200多公里。然而,辽军所到之处,却连一个西夏人的影子也没发现。李元昊早已将西夏兵民撤得干干净净,就连地上的野草都烧得精光,准备用坚壁清野的方法迫使辽国撤军。
辽军没找到西夏军,就派人四处侦察,最后发现李元昊的部队驻扎在贺兰山以北。于是,辽兴宗就派殿前副检点萧迭里与先锋古迭率兵前去攻击。李元昊率军迎战。辽军装备精良,李元昊不敢与其正面交锋,而是周旋一番,就跑回到贺兰山中了。
李元昊与大臣们商量对策。谋士张元认为,辽兵势强,只能智取,不能硬拼,不如先派人向辽兴宗谢罪,稳住辽国,然后再做打算。(www.xing528.com)
李元昊接纳了张元的建议,遂派使者带着降表前往辽兵大营见辽兴宗。辽兴宗认为李元昊是真心悔改,就打算撤兵回朝。然而,韩王萧惠对辽兴宗说:“李元昊诡计多端,现在他是穷途末路了才来求和,如果您不趁机彻底消灭西夏主力,留下祸患,日后恐怕会追悔莫及!”
辽兴宗觉得萧惠说得在理,又想起之前李元昊的种种恶行,于是拒绝了西夏的请降要求。随即,辽兴宗命萧惠率部出击,对李元昊发起进攻。
在张元的建议下,李元昊下令撤军一百里,而且每退三十里就烧掉那里所有的房屋粮草,填掉水井,想用坚壁清野的策略逼迫辽国退兵。
辽国大军攻打西夏时,遇到风沙,因此被李元昊打得大败。
没多久,辽军就陷入了兵无粮、马无草的困境。辽军人马饥渴,疲惫不堪,根本无力再战。李元昊见时机成熟,立刻率兵向辽军发起反攻。辽军大乱,但由于人多势众,还是将李元昊的部队团团围住。
在李元昊的部队支持不住的时候,忽然西北方向黑沙滚滚,狂风大作,很快就天昏地暗,飞尘蔽日。辽国人平时很迷信,现在狂风一吹,以为是天神震怒,犹如无头的苍蝇,阵脚大乱。对飞沙走石早已习以为常的西夏军队立刻士气大振,一举扭转了败局。
紧接着,李元昊又乘胜袭击了驻扎在河曲(今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的辽军大本营,还差点抓住了辽兴宗。辽国兵将拼死杀出一条血路,才带着辽兴宗突出重围。
这场战役因发生在河曲附近,故也称“河曲之战”。在这场战役中,李元昊不但击退了辽国的十万精兵,吓跑了辽国皇帝,还俘虏了辽国许多兵将,缴获的战马、车辆更是不计其数。
辽国战败后,知道一时灭不了西夏,于是与西夏议和,辽夏冲突暂时宣告结束。短短几年间,李元昊就率领西夏兵南下中原,北败大辽,与两国先后签订了和约,这说明李元昊是位出色的军事家,也是位杰出的政治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