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继迁死后,他的儿子李德明接任了父亲的官职。与此同时,河西吐蕃大头领潘罗支听说李继迁死了,急忙邀约回鹘部落头领联合出兵,征讨党项。他还派自己的哥哥前往大宋都城,向大宋请求援兵,誓要灭掉李德明部。
宋真宗刚即位没几年,皇位还没坐稳,对外自然也不敢轻举妄动。宋真宗本来就是个不乐意打仗的皇帝,所以在吐蕃请求出兵时,他表现得很犹豫。其实在李继迁刚死时,驻守在西北边境的宋军镇戎(今宁夏固原)知军曹玮就把这个消息报告给了宋真宗。曹玮认为李继迁新死,党项内部混乱,正是铲除党项藩镇割据势力的大好时机。如果此时出兵,出其不意,定可生擒李德明,灭掉党项部。
经过反复思量后,宋真宗却做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外的决定:跟李德明部议和。这个决定让曹玮、吐蕃部落甚至朝中诸多大臣大跌眼镜。
宋真宗的这一行为正好给了李德明喘息的机会,也给日后的大宋朝留下了一个难以根除的毒瘤。
当得知大宋要议和时,李德明松了一口气,倒不是因为他害怕大宋,而是因为他此时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就是攻打潘罗支,为父两国达成和议,签订合约,史称“澶渊之盟”。
李德明率兵突袭西凉,手刃了潘罗支,占领了西凉府。
以前,李继迁之所以能与大宋抗衡,主要依靠辽国的支持,现在宋、辽两国和好了,党项如果再与大宋为敌,也就等于是与辽国为敌。党项的实力,根本无法与两大国抗衡。
李德明赶紧与大宋驻守延州(今陕西省延安市)的张崇贵联络,准备答应大宋的和谈要求。
经过一年多的商谈,双方于1006年九月签订了合约:大宋封李德明为平西王、定难军节度使,赏赐绢一万匹、白银一万两、茶两万斤,并允许党项人与内地进行贸易往来。
合约签订后,党项与宋朝之间20多年没再发生过大的战争,老百姓的日子也过得比较安稳。不过,在这20多年中,李德明厉兵秣马,发展农业和商业,为日后的西夏建国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李德明还继续向西出兵,攻灭聚集在甘州(今甘肃省张掖市)、瓜州(今甘肃省安西市)的回鹘部落,使党项政权的势力又向西伸展出很大一部分。
在这期间,李德明虽然向宋称臣,没有立国称帝,但他想当皇帝的心却越来越明显。
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李德明追尊自己的父亲李继迁为“应运法天神智仁圣至道广德孝光皇帝”。1020年,他又将都城从西平府迁到怀远镇(今宁夏银川市),改名兴州,正式建立都城。1028年,李德明册立自己的儿子李元昊为太子,立李元昊的生母卫慕氏为皇后,出行规模完全与宋朝皇帝等同。此时的李德明,虽然没正式戴上皇冠,但实际已是党项的皇帝了。(www.xing528.com)
明道元年(1032年)十月,51岁的李德明病逝,29岁的太子李元昊继位。
李元昊是在一个比较和平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李元昊胸怀大志,野心勃勃,对父亲向大宋俯首称臣感到不满,甚至认为这是一种屈辱,多次劝父亲不要臣服大宋。
李德明觉得儿子年纪还小,不懂得“识时审务”的重要性,就告诫他说:“我多年领兵作战,十分疲惫。我部族30多年来之所以能身穿锦绮,都是宋朝的恩惠,你不要忘记了!”
李元昊却生气地说:“身穿皮毛,游猎放牧,才是我部族的天性。英雄就应做一番霸业,怎么能满足只穿锦绮的衣服呢?”
李元昊有胆有识、有勇有谋。李德明攻打甘州,先后用兵7次,历时20多年,就是打不下来。1028年,24岁的李元昊率部出兵,以声东击西的突袭战术一举攻破甘州、瓜州、沙州(今甘肃省敦煌),一时声名大噪,赢得了族人的广泛赞誉。
李元昊接管党项后,宋朝很快送来了册封书,封李元昊为特进、检校太师兼侍中、定难节度使,还加封他为西平王。辽国为拉拢李元昊,也遣使送来了册封书,封他为夏国王。
李元昊对大宋和辽国的这些封号很是不屑。他即位后,立刻下令去掉唐、宋赐封其祖的“李”姓,还改名叫“曩霄”。1033年,为避父亲名讳,他又将宋明道年号改为显道,将宋明道二年(1033年)改为西夏显道元年。
紧接着,李元昊又颁布“秃发令”,规定境内的党项人一律剃去头顶上的头发,还要穿耳孔、戴耳环,违反者直接斩首。
此外,李元昊还设立文武班,仿效宋朝制定兵制、设定官名,并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字。
经过6年多的准备,西夏大庆三年(1038年)十月,李元昊正式登上皇帝位,定国号为“大夏”,改年号为“天授礼法延祚元年”。就此,西夏王朝登上了历史舞台。
李元昊建立了西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