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车又称“风车”“风谷车”“扬谷器”,是都昌农村一种木制的民用粮食加工设备,主要是利用风和比重、惯性等原理分离谷物的秕、米、糠等。从它的传入使用,到逐渐被现代机械取代而退出历史舞台,算来已达几百年。其间,它常与石碾为伍,为人们提供精美食粮。
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记载:谷物分离,南方人利用风车把轻的秕谷吹掉,北方则用扬场法或用簸箕扬去糠秕,说明风车是先由江南创制而逐步传入北方的工具。它主要由风箱、风扇、料斗、出米簸箕、出糠口等连体组装而成。除摇把、轴杆为铁制的外,其他部件均由木料制作。
扇车的选材多用不易变形走翘的红松、山杨、杉木等。风车一般长6尺,风筒长3尺、高1.5尺、宽1.5尺左右,一端与直径约3尺、宽和风筒宽相同的风箱连接并相通;一端敞开为出糠(排风)口。风筒上面靠近风箱处开进料口,装上料斗;风筒下面靠风箱一侧开出米口,与出米簸箕相连;在出糠口一侧,与出米簸箕并列处开碎米出口,连接碎米簸箕。碎米簸箕有插板挡着。风筒与风箱以四脚支撑,保持水平,风箱上缘距地面约4.5尺。风箱中心两鼓面上开圆孔用于进风,架轴瓦用于装摇把,摇把上均匀装4至6个风扇叶片,风扇叶片外缘至风箱内壁2寸左右。
扇车制作的技术要领是:箱体板厚度适当,同时兼顾稳重和方便搬运;进风口大小适当,使之与排风匹配,对流通畅;风箱内弧圆滑,扇叶尺寸精确,质地均匀,使之动静平衡;摇把弯成直角与轴杆相连,使之操作便利;箱板拼接对缝严紧,密封性好。(www.xing528.com)
箱板拼接时,风箱的两个鼓面先拼板、裁圆。鼓帮按形制规格,做成宽3寸左右的木板,两侧面倒角后,依次将两端钉在两鼓面的外圆上。风筒的4个面板均用钉子连接。风箱靠框架支撑,并以木线或竹条钉钉牢,使之严密牢固。进料斗、出米口、碎米口的簸箕因承重多为榫卯结构。风车做工不细,长时间使用后,密封性会越来越差,此时需用棉花、绳线等捻缝儿。
扇车的工作原理是碾压后的米(谷物),从进料口自由落下的同时,借助风扇摇动,加速空气流动产生风,在风的作用下,自然落下的米(谷物)中,饱满的籽粒比重大、惯性大、落点近,从出米口流出;碎米或秕谷比重较小、惯性也较小、落点稍远,则从碎米口流出;糠麸或皮屑比重更小、惯性也更小,则随风从排风口排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