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祠堂:中国祭祀祖先场所,延续千年文化

祠堂:中国祭祀祖先场所,延续千年文化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祠堂又称“宗祠”“祠室”“家庙”“祖堂”,是人们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家族祠堂,更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延伸。祠堂的建制并无明文规定,规模也有大有小,正厅一般为供奉和议事场所。现代祠堂在整体布局上同样讲究坐势、朝案。它不仅要满足祠堂功能的要求,还要考虑其他配套设施的相互关系、比例、尺寸等。

祠堂:中国祭祀祖先场所,延续千年文化

祠堂又称“宗祠”“祠室”“家庙”“祖堂”,是人们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它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也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象征与标志。家族祠堂,更是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延伸。祠堂的建制并无明文规定,规模也有大有小,正厅一般为供奉和议事场所。讲究的祠堂多利用木雕砖雕石雕等作为建筑装饰。

都昌民间祠堂的建筑特点及风格:

选址:人们把祠堂风水看作是宗族兴衰的关键,所以新建祠堂时,选址十分讲究,一般要求注意龙脉生气来源,背山面水,明堂宽大、方正,水口收藏、无冲突、无争斗等现象以及左右互补、四势匀和,具有阴阳相济、虚实相生、刚柔互补、方圆相胜、小中见大等涵构。其环境最好是前有水后有山,讲究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以求文运亨达、人丁两兴。

现代祠堂在整体布局上同样讲究坐势、朝案。祠堂建筑首先必须观察地形、地势和面积,根据地形、地势的特点做适当的布置,把美的建筑形式衬托出来,以期获得良好的艺术效果。它不仅要满足祠堂功能的要求,还要考虑其他配套设施的相互关系、比例、尺寸等。所以说,祠堂选址理想的环境条件是:地宽基平,背山依水,交通方便,景色优美,同时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装点自然。

规模:祠堂建筑的组织和布局是有规制的,只是规模大小各有不同,但总体布局有共同之处,大体上可分为门前广场、戏台、大门、围墙、天井、享堂、拜堂、寝堂、辅助用房等几个部分,祠堂规模根据家族的经济实力而定。

一般祠堂以“四点金”和“八间头”为基本型制,所谓“四点金”就是小型三合院和四合院,三合院通常是正厅、三开间、双坡、硬山顶,抬梁式与穿斗式结合的木质结构,厢房,双坡,两层楼,屋硬山。“四合院”通常正房及倒座均为三开间,左右各一厢房,中间围合着天井,大门前面没有院落。

“八间头”的平面与“四点金”基本相同,只是左右是厢房不是过廊,用格扇封闭成一间厢房,连上下正房共有八个封闭开间,俗称“八间头”。另外也有“三纵三横”的布局,建筑形式以硬山为主,中路为三开间、三进深的建筑群。

链接:

古建春秋

2011年10月28日,高耸南山的灵运塔全面完工。

它的落成,为南山增添了一处标志性景观,在都昌当代的仿古建筑群中,灵运塔当属不可多得的精品工程。

而构建这一精品工程的,是来自鸣山乡的130多个工匠艺人。这是一个能工巧匠辈出的山乡。(www.xing528.com)

九山村作为鸣山乡的代表,从这里走出的工匠,在中国古建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宋、元、明三朝,是徽州的兴盛时期,那里的民间建筑,可谓是中国南方古民居的博物园。那些年月,九山村一代又一代手工业者,跋山涉水,寻梦徽州。

他们建造了一幢幢民居,也矗立了一个个古老艺人的身影。

出自九山工匠之手的“西递”“宏村”,今人视之为徽派建筑的杰作,被列入联合国文化遗产名录。在那里,有些九山人永远没有回来。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九山村的工匠们在景德镇建造了仿古楼阁天安门、都昌会馆、龙珠阁等仿古建筑。

进入80年代,同是在景德镇,九山村的冯道远、刘运江、杨礼贤这批艺人苦干11年,换来了陶瓷历史博物馆、古窑瓷厂等楼阁的辉煌亮世。

古建身上,彰显着九山工匠非凡的艺术造诣。透过它们,可以看到艺人如何凭着巧妙的构思,用最为古朴的表现方式,向世人展示建筑文化的惊人魅力。

54岁的冯春生,是老艺人的后代,他对前人的业绩,除了赞叹,还有景仰。鸣山古建的接力棒,在时代的进程里,无以替代地传递到了他的手上。

90年代以来,冯春生带领鸣山的新生代,转战名山大川,承接古建工程,近到本土东湖南山的亭台楼阁、庐山的寺院佛殿,远到珠海的圆明新园,几乎都出自他以及他带的数百名能工巧匠的双手。

带着与山水自然相融的姿态,粗犷和厚重、敞开和封闭、低矮和高峻的古典建筑,将鸣山这个地名,传到了更深更远的地方。

(选自《我的都昌》一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