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林景观设计施工研究:快速设计成果的表现

园林景观设计施工研究:快速设计成果的表现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快速设计成果的表现要简洁、明确、美观,以精练的图示体现思维活动的奔放。设计的不同阶段,成果的正草程度也不相同,比如在构思阶段中,图示表现为设计者自己识别、记忆、修改,作为进一步创意的激发物,不见得要让别人都能看懂,因此不必规规矩矩;作为设计的最终成果,需要满足与人交流的需要,则应清晰明了。下面介绍如何表现快速设计的成果。

园林景观设计施工研究:快速设计成果的表现

快速设计成果的表现要简洁、明确、美观,以精练的图示体现思维活动的奔放。设计的不同阶段,成果的正草程度也不相同,比如在构思阶段中,图示表现为设计者自己识别、记忆、修改,作为进一步创意的激发物,不见得要让别人都能看懂,因此不必规规矩矩;作为设计的最终成果,需要满足与人交流的需要,则应清晰明了。下面介绍如何表现快速设计的成果。

(一)总平面图

在快速设计中,总平面图是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场地的功能划分、空间布局、景观特点都可以在平面图上有翔实的反映,在平面图上通过恰当的线宽区分和添加阴影,竖向要素也能清楚地呈现出来。平面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在图纸上占的面积最大,位置最重要,也是最引人注意的部分,平面图设计和表现皆好的方案自然会脱颖而出。绘制总平面图应该清晰明了,突出设计意图,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元素的表现要选用恰当的图例

所选图例不仅美观还要简洁,以便于绘制,其形状、线宽、颜色以及明暗关系都应有合理地安排。在设计和表现时,如采用不当的图示虽未必能影响总体功能布局和景观的合理,但与常理不合的图示在专业人士看来是非常刺眼的,会影响他对图纸的第一印象。

2.平面图上也要层次分明,有立体感

平面图相当于从空中俯瞰场地,除了通过线宽、颜色和明暗来区分主从外,还可在表现中通过上层元素遮挡下层元素,以及阴影来增加平面图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画阴影时要注意图上的阴影方向一致。阴影一般采用斜45°角,北半球的阴影朝上(图纸一般是上北下南)合乎常理。但是从人的视觉习惯看,阴影在图像的下面更有立体感所以在一些书刊上出现阴影在下(南面)的情况也并非粗心马虎,而是为了取得更好的视觉效果

一般来说,中小尺度的场地尤其是景观节点平面增加阴影可以清楚地表达出场地的三维空间特点,寥寥几笔阴影,费时不多,效果却很明显。有些初学者对于阴影的画法不重视,除了有阴影方向不统一的问题,在绘制稍微复杂形体的阴影时还可能出现明显的错误,实际上通过几次集中练习,即使是较复杂的硬质构筑物的平面阴影也是很容易绘出的。

3.主次分明,整体把握

图中的重要场地和元素的绘制要相对细致,而一般元素则用简明的方式绘制,以烘托重点并节约时间。一般来说,总图上能区分出乔灌木、常绿落叶即可,专项的种植设计需要详细些甚至需要具体到树种。

按颜色区分,总平面图有黑白线条、黑白灰以及彩色三种类型。黑白线条图比较简洁,对比鲜明,但是对于复杂场地的表现会大打折扣。仅有灰度区别而无其他颜色的平面图效果也不错,最好有3~5个甚至更多的灰度层次。在方案交流和快题考试中,彩色平面图是最常见的形式。通过色彩可以更好地区分平面上的不同元素,使图面更加生动形象,甚至逼真地表现出材质。有些设计者通过特定的颜色搭配能形成特别的氛围或者个人风格

色彩与形状一样是最主要的造型要素,但是色彩给人的感觉更加强烈而迅速。因此,总平面图的颜色搭配非常重要。关于颜色揩配的理论很多,如车弗雷尔(Chevreul)的色彩调和论、穆恩(Parry Moon)和斯宾赛(Domina Eberle Spencer)的色彩调和论等,这些理论都总结了常见的色彩搭配技巧,如采用平衡的无彩色的配色所显示的美度不次于有彩色的;同一色调的调和效果非常好,同一明度的配色往往效果不佳;同一色调、同一色度的单纯设计,比使用多种色调的复杂设计容易得到调和;由于对比色调互相排斥或者互相吸引,配色时常产生强烈的紧张感,能引人注意,但是过度使用则会陷于混乱;如果两种颜色的组合得不到很好的调和时,若在其中加入些白色、黑色或灰色,就能得到较好的配色,但应注意色调的明暗和纯度的高低。当然要想搭配好颜色,读者应多临摹多练习,找到自己擅长的配色风格。快图设计中的颜色应追求自由、大方、清爽、有力。

彩铅上色一般由浅入深,平涂是稳妥的方法。有些块面不必全部涂满,可以有些退晕和留白。灰度图上最浅的一般为水面、铺装、张拉膜等,除了整个图上的元素有灰度上的变化,重要的单体元素上也要有灰度变化,以增加立体感,如主要乔木、水体、坡屋顶的不同坡面等。颜色的把握需要平时多加练习和尝试。设计方案不必非常写实(例如道路往往不上颜色),重在表达出空间构思。颜色选择关键是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有些人喜欢将乔木一律涂成深绿,实际上乔木如果涂成较浅的颜色或者较艳的暖色,效果也不错,因为暖色或亮色可以拉近视线距离,下面的草坪和低矮树木采用偏冷的颜色,使得平面图层次分明,与人俯瞰场地时的情景也很像。同样,水体上面的桥也不见得涂成较暗的木栈道颜色,采用较浅的颜色虚实对比更为明显,这样效果也许更好。

(二)立面图与剖面图

设计中理想的状态是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同步进行、相互参照。然而,对于很多人而言,难以在短时间内把平面和竖向关系处理得面面俱到、滴水不漏,往往是经过简单的草图构思后,先画平面图再画立面图。这样在画剖面图时常常会发现平面图需要局部调整,但在时间紧张的考试中再回头更改平面图已不可能,因此不妨把调整和优化后的立面图和剖面图画出,只要与平面图出入不大即可,因为毕竟是一个概念性方案,重要的是尽可能多方面地展示方案构思的优点和深度。

绘制立面图和平面图消耗的时间主要在于量取水平距离,立面图或剖面图与总图宜布置在一张纸上,便表现于看图者对照,也便于设计者绘制。如果总平面图中的剖面线是水平的,那就直接将立面图或剖面图布置在正下方,这样在绘制剖面图时,用直尺沿竖直方向拉线确定水平间距非常方便。

如果剖面线是斜向或者竖直的,显然不能为了省事将剖面图和立面图绘制成斜的或竖直的,这样做不符合看图习惯。可以采用下面这种方法:将白纸或者拷贝纸边缘放在剖面线上并标出水平距离参考点,参考点较多的可以增加些文字或图形标记,这样比用尺量更快。

在绘制局部立面图或剖面图时,有时需要将比例放得较大才能表现清楚,如平面图是1∶1000,立面图则应该是1∶500或者更大。这种情况可以采用相似三角形的画法,比用尺子逐一测量再放大速度快。(www.xing528.com)

立面图、剖面图中还应注意加粗地面线、剖面线,被剖到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剖面一样要用粗线表示,图上最好有3个以上的线宽等级。立面图和剖面图上的标注应该清晰有条理,对于重要的元素宜加上标高,这样可以反映出设计者对竖向有细致的考虑。在快速设计中,立面图和剖面图所采用的色彩不必太多,以免杂乱,但要有虚实主次、明暗关系和前后层次。对于一些复杂的场地,还可以采用剖面透视来表现。剖面图和立面图绘制的常见问题有:元素缺乏细部,甚至明显失真;尺度不当。

(三)轴测图与透视图

三维形式的成果可以直观地反映设计意图和建成后的景象,各种要素的水平关系和竖向关系都可以更形象地展现出来,是对平面图的重要补充,也体现了设计者的素养与追求。下面从较简单的轴测图开始介绍。

1.轴测图的表现方法

轴测图画法简单,可以从平面图快速得出,便于推敲方案和与他人交流,也是不少设计大师常用的表现方式。轴测图的画法是沿着平面图往上“立”竖向的线条,轴测图上的尺度与场地、元素的真实大小的关系是固定的(由于轴测很多,有些轴测图三个方向尺度都是1∶1∶1的关系,而有些轴测图三个向度的比例不同,但物体上互相平行的线段,在轴测图上仍互相平行,物体上两平行线段或同一直线上的两线段长度之比,在轴测图上保持不变),真实地反映了三维空间中的尺寸关系。这样,不仅便于绘制元素,反过来在图上也能精确地量出相应的尺寸。不像透视图由于近大远小,在图上不能直接量取各位置上的真实尺寸。

建筑设计中,轴测图的视线角度可以有多个方向,而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由于场地较大,一般都是从斜上方往下看,与鸟瞰图很相似,只是没有近大远小的变化。当视点与场地距离较远时,轴测图和鸟瞰图也很像,因此可在轴测草图的基础上加以变化体现出近大远小的关系来代替鸟瞰图,效果与真正的鸟瞰图虽然有点差距,但是节约了不少时间。

轴测图角度的选取要考虑视线方向和具体角度,视线的方向要能充分表达设计意图,如果方向选择不当就会形成视线遮拦。具体角度的选取要考虑整体效果和可见度,常见的如30°/60°、60°/30°、45°斜轴测图和30/30正等轴测图等,但45°角容易使正方体元素的线条形成错觉。

在绘制轴测图时,如果场地上高差变化较多,可以巧妙地利用拷贝纸的上下移动,以免去反复从基点量高的麻烦。如果成果要求绘制在不透明纸上,可以先用拷贝纸绘出主要块面和线条,再转绘到正图上。轴测图多是从上往斜下看,因此可以不画云朵。

2.透视图的表现方法

因为涉及透视的缩比、景深、虚实、构图,而且整个图面还要有生动的艺术效果,比起轴测图、总平面图,透视图的主观发挥性和自由度更大,好的透视图能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透视图种类很多,按照视点高度有人视、鸟瞰之分;按照主要元素与画面关系有一点透视、两点透视、三点透视之分;如平面元素与空间形态规则,有明显灭线、灭点的,是建筑式的透视,如果仅靠前后层次和近大远小来体现空间深度,以自然形态启的,是自然景观式透视。不同的透视图效果不同,画法也各有区别。画透视图前首先要选择好视角,即视点位置和视线方向。

绘制透视图时可以先采用小幅草图来推敲构图、空间层次、明暗关系、前景中景和后景,这样在选择视点位置、视线方向以及画面构图时就可以抓住重点,节约时间。同样一个场地的透视图,由于画面上的虚实空间和元素布置的不同,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在介绍具体的透视方法之前,有必要先了解透视图中的构图类型。

(1)纵深式

画面中景物除了有一般的前后层次外,更以视线较为通透的空间如道路或者溪流作为主景,该空间在纵深方向的遮挡较少,画面中的纵深感和贯通感很强,甚至有引入前行、穿越的感觉。这种透视图中的透视消失线相对明确,元素近大远小的变化也很连贯,因此对于规则的轴线空间和几何型实体的表达效果较好。这种透视图的典型画法就是拉灭点求透视,并且从图上也能清楚地看出灭点和消失线。对于这种类型的透视图,灭点的位置以及透视的参考线要准确,否则画面的失真会非常明显。

(2)平远

画面的景深主要通过前后元素的遮挡、掩映来实现,这种透视突出的不是纵向的景深感,而是横向上的延展和开阔,适合于中景为开阔空间的场地以及自然空间,当然这种透视图中空间的几何感稍差。绘制这种透视图可以根据感觉大致估计元素的大小,正对画面的主要景点乃至建筑一般画出立面就行,如果不采用透视参考线(如20尺位置地面线、30尺位置地面线等)作参考,要注意把握好画面中元素的位置和量高。

(3)斜向式

画面上的主要空间要素为斜向的直线、折线或弧线(如滨水岸线、道路等),这种透视图的效果介于上述两种方式之间。图主要要素是斜向的,充满动感的同时,也要妥善考虑构图,避免明显的失衡。对于斜向元素的透视图可以据感觉或者透视参考线画出前后几个关键点的位置,再连接起来以确定画面主要元素(如是曲线,连接处要圆润),再依次画上配景元素。

绘制前对于透视图的图幅也要有所考虑,一方面是画面的面积大小,这取决于需要刻画的详细程度、绘制时间以及该图在大图上所占的比重。另一方面是画面的长宽比,常见3种方式:高度远大于长度,常用于表现柱廊、高大乔木下的林荫路等;长度远大于高度,类似于摄影中的广角镜头效果,适合表达滨水岸带、开阔的场地和完整的建筑组群立面。这两种图幅超出的正常视域范围,看图的感觉就像在现场移动头部观察,因此有一定的动感,易取得身临其境的效果;长宽比为3∶2,与普通相机胶片相近,这种比例的图幅接近人的清晰视域范围,是常用的透视图图幅比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