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艺美学
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景观设计师往往必须具备规划学、建筑学、园艺学、环境心理艺术设计学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那么所有这些学科的基础便是文艺美学。具备这一基础,再加之理性的分析方法,用审美观、科学观进行反复比较,最后才能得出一种最优秀的方案,创造出美的景观作品。
而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遵循形式美规律已成为当今景观设计的一个主导性原则。美学中的形式美规律是带有普遍性和永恒性的法则,是艺术内在的形式,是一切艺术流派学依据。运用美学法则,以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去发现和创造景观语言是人们的最终目的。
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园林景观设计也有主从与重点的关系。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呈现出主与从的关系,例如植物的干与枝、花与叶,人的躯干与四肢。社会中工作的重点与非重点,小说中人物的主次人物等都存在着主次的关系。在景观设计中也不例外,同样要遵守主景与配景的关系,要通过配景突出主景。
总之,园林景观设计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艺美学基础才能创造出和谐统一的景观,正是经过在自然界和社会的历史变迁,人们发现了文艺美学的一般规律,才会在景观设计这一学科上塑造出经典,让人们在美的环境中继续为社会乃至世界创造财富。
景观生态学(Landscape Eecology)是研究在一个相当大的领域内,由许多不同生态系统所组成的整体的空间结构、相互作用、协调功能以及动态变化的一门生态学新分支。在1938年,德国地理植物学家特罗尔首先提出景观生态学这一概念。他指出景观生态学由地理学的景观和生物学的生态学两者组合而成,是表示支配一个地域不同单元的自然生物综合体的相互关系分析。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景观生态学才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全球的研究热潮。另一位德国学者Buchwaid进一步发展了景观生态的思想,他认为景观是个多层次的生活空间,是由陆圈、生物圈组成的相互作用的系统。
美国景观设计之父奥姆斯特德他的《Design With Nature 1969》奠定了景观生态学的基础,建立了当时景观设计的准则,标志着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勇敢地承担起后工业时代重大的人类整体生态环境设计的重任,使景观规划设计在奥姆斯特德奠定的基础上又大大扩展了活动空间。景观生态要素包括水环境、地形、植被等几个方面。
1.水环境
水是全球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其重要性不亚于生物对空气的需要。地球上的生物包括人类的生存繁衍都离不开水资源。而水资源对于城市的景观设计来说又是一种重要的造景素材。一座城市因为有山水的衬托而显得更加有灵气。除了造景的需要,水资源还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功能。在当今的城市发展中,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对河流湖泊的开发与保护,临水的土地价值也一涨再涨。虽然人们对于河流湖泊的改造和保护达成了一致共识,但具体地保护水资源的措施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比如对河道进行水泥护堤的建设,却忽视了保持河流两岸原有地貌的生态功效,致使河水无法被净化等。(www.xing528.com)
2.地形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给地球塑造出各种各样的地貌形态,平原、高原、山地、山谷等都是自然馈赠于人们的生存基础。在这些地表形态中,人类经过长期的摸索与探索繁衍出一代又一代的文明和历史。今天,人们在建设改造宜居的城市时,关注的焦点除了将城市打造得更加美丽更加人性化以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减少对原有地貌的改变,维护其原有的生态系统。在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的今天,城市发展用地略显局促,在保证一定的耕地的条件下,条件较差的土地开始被征为城市建设用地。因此,在城市建设时,如何获得最大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是人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3.植被
植被不但可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还具有美化环境、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的功效。因此,植被是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素材之一。因此,无论是在城市规划、公园景观设计还是居民区设计中,绿地、植被是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外,在具体的景观设计实践时,还应该考虑树形、树种的选择,考虑速生树和慢生树的结合等因素。
(三)环境心理学
社会经济的发展让人们逐渐追求更新、更美、更细致的生活质量和全面发展的空间。人们希望在空间环境中感受到人性化的环境氛围,拥有心情舒畅的公共空间环境。同时,人的心理特征在多样性的表象之中,又蕴含着一般规律性。比如有人喜欢抄近路,当知道目的地时,人们都是倾向于选择最短的旅程。
另外,当在公共空间时,标识性建筑、标识牌、指示牌的位置如果明显、醒目、准确到位,那么对于方向感差的人会有一定的帮助。
人居住地的周围公共空间环境对人的心理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公共空间环境提供给人的是所需要的环境空间,在空间体量、形状、颜色、材质视觉上感觉良好,能够有效地被人利用和欣赏,最大限度地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行为心理品质。这将对人的行为心理产生积极的作用。马克思认为:“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合理的理解,为革命的实践。”人在能动地适应空间环境的同时,还可以积极改造空间环境,充分发挥空间环境的有利因素,克服空间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创造一个宜于人生存和发展的舒适环境。
如果公共空间环境所提供与人的需求不适应时,会对人的行为心理产生调整改造信息。如果公共空间环境所提供与人的需求不同时,会对人的行为心理产生不文明信息。随着空间环境对人的作用时间、作用力累积到一定值时,将产生很多负面效应。比如有的公共空间环境,只考虑场景造型,凭借主观感觉设计一条“规整、美观”的步道,结果却事与愿违,生活中行走极,不方便,导致人的行为心理产生不舒服的感觉。有的道路两边的绿篱断口与斑马线衔接得不合理,人走过斑马线被绿篱挡住去路。人为地造成“丁字路”通行不方便的现状,使人的行为心理产生消极作用。可见,现代公共空间环境对人的行为心理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在公共空间环境的项目建造处于设计阶段时,应把人这个空间环境的主体元素考虑到整个设计的过程中,空间环境内的一切设计内容都以人为主体,把人的行为需求放在第一位。这样,人的行为心理能够得以正常维护,环境也得到应有的呵护。同时避免了环境对人的行为心理产生不良作用,避免不适合、不合理环境及重修再建的现象,使城市的“会客厅”更美,更适宜人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