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启示:陈准民谈教育的洞察与思考

中国启示:陈准民谈教育的洞察与思考

时间:2023-09-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美国的特许学校还是公立学校,而中国公校转制的终极目标是转成民办学校,违背了改革不能改变基础教育必须姓“公”的原则。

中国启示:陈准民谈教育的洞察与思考

中国的基础教育在改革开放30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到99.7%,义务教育的普及程度已经排在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并已经达到或超过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但是,我国的基础教育也存在着巨大挑战,尤其是在改进教育行政管理、引入竞争机制、增加学校活力、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更好满足学生和家长多样化的需求、保障教育公平等方面,还急需新思路、新举措。

在过去几年里,我国在基础教育体制改革方面也进行过一些实验,比如公立学校转制。从表面上看,公立学校转制同美国的特许学校有一些相同之处。两项改革都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都是为了改变公立学校相对僵化的办学体制,将学校委托给私人或法人组织经营管理,赋予其一定的办学自主权,给家长提供更多选择,从而全面提高公立学校的教学质量。但在实际上,两类学校的改革思路、建立程序、经费来源、运行机制和改革成果都大相径庭。

第一,美国的特许学校还是公立学校,而中国公校转制的终极目标是转成民办学校,违背了改革不能改变基础教育必须姓“公”的原则。第二,特许学校继续得到政府拨款,而公校转制为民办后经费逐渐依靠自筹。第三,特许学校的学费同公立学校一样,不向家长收取额外的费用,而转制公校可以像私人学校一样高额收费,如果这种学校是小学和初中,则违背了义务教育阶段免收费用的基本原则,造成富裕家庭的差学生上得起、贫困家庭的好学生上不起的不公正局面。第四,特许学校不能筛选学生,而转制公校可以。第五,特许学校必须在教学目标上向家长和政府做出明确承诺,实现不了承诺就要关闭,而改制公校不一定有这样的承诺。而且在一些公校转制后,仍然享受公办和民办学校两种政策的优惠,不仅体现不了改革的成果,反而形成新的不公平。

因此,我们借鉴美国特许学校的经验,关键是借鉴其改进管理体制、保持基础教育公办原则、确保教育公平、促进学校竞争、提供更多选择等方面的经验,而不是仅仅为了拓宽办学资金筹措渠道,将公立学校向民办学校一转了之。

第一,我们要确保“普九”成果,确保基础教育的免费和公正的基本原则。

第二,在这一原则下,我们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明确政府管理的权限和职责,树立服务意识,改进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

第三,建立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和扩大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服务社区等方面的自主权。(www.xing528.com)

第四,在基础教育领域引入市场因素,促进竞争,提高效率,增加选择,最大程度满足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建立和完善学校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机制,建立规范的基础教育教育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

第五,立法先行,依法办学。实践一再证明,如果改革措施只是政府倡议或行政命令,难免会因人而兴,因人而废,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打着改革的旗号,为私人或小集团谋利。因此,应加快立法程序,将改革举措变成国家的法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改革举措的权威性、持久性和实效性,避免短期行为,或因人而异,或因人存废。

如果以上改革措施到位,中国也将会出现美国特许学校那样的新型学校,并给中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以下变化:

第一,政府的职能将从自办自管、大包大揽转到集中精力提供优质服务和监管,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第二,促生一批办学特色鲜明、管理制度灵活、资源利用高效的新型学校;根据美国特许学校的经验,综合环境差、弱势家庭(如中国的城市农民工家庭、农村贫困家庭、城市贫困家庭、少数民族贫困家庭等)集中的区域特别需要这样的学校。

第三,形成一个的准教育市场,各类学校在市场里互相竞争,又互相补充,优胜劣汰,有序进出,给学生和家长提供多种选择,在最大程度满足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需求的同时,提高中国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