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四古墓-擂鼓寨村史-擂鼓寨村史

四古墓-擂鼓寨村史-擂鼓寨村史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墓前拜台设陪碑两通,左侧碑通高3.5米,为墓主人墓志碑,前设长方形供桌;右侧四角攒尖,通高3.7米,为墓主人子媳赵士赐夫妇墓志碑,立于清道光十九年,两陪碑内碑板刻墓志、族谱、家训及年款。该墓规模较大,损毁严重,单对研究当地清代墓葬组合和葬制有一定的价值。墓主癝生王任选,封登仕做郎,桅杆上挂双斗,家产150亩。

四古墓-擂鼓寨村史-擂鼓寨村史

1.青杠岭墓

青杠岭墓为明代石室墓,共三座,呈倒“品”字形排列,墓向西,分布面宽12米,进深13.81米,面积165.72平方米。以墓向从上至下,从左至右编号,M1、M2位于上层平台,分别为四室、两室。其中M3素土封山,顶已平,残高2.5米,六室石室板石镶嵌,墓室长2.22米,宽0.71米,高0.95米,平顶,后壁刻卷草;墓碑仿木结构与墓冢相连,现存双檐,两侧设仪墙,宽6.4米,高2.5米,第3、第4墓室柱前有抱鼓,墓碑门楣阴刻保杵、绶带图案。该墓坚实牢固,对研究明代墓葬结构及葬俗有一定价值。

自然环境:该墓所在的擂鼓寨村位于春在乡东南面,距县城20千米,管辖面积3.23平方千米。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处通江中低山温暖区,全年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夏旱、伏旱频繁,春干秋淋,地貌为浅切割低山区域台梁小区,黄色紫泥土,森林覆盖率35%以上。墓群分布于一缓坡地带,地势平缓,土地肥沃,周围均为农耕地,植被茂密,以柏树灌木杂草为主。

人文环境:该墓所在擂鼓寨村辖8个村民小组,1 911人,耕地面积1 615亩,2008年人均纯收入1 500元。当地村民经济收入以种养殖业劳务输出为主,主产水稻玉米及薯类作物。农民受教育面达初中以上,通电视、电话,交通方便,水资源丰富。墓地东南方为树林,上接张燕平住房,其余为农田。墓左侧有一条梓橦乡到通江县城古道,接青杠岭。下临琵琶溪,乃王氏的老坟园。

现状描述:墓冢封土已平,墓室均部分损毁,封门石、抱鼓、檐部分垮塌、断残;M2门楣图案模糊不识。

2.赵钟哲墓(www.xing528.com)

赵钟哲墓坐北向南,分布面宽5.86米,进深11.37米,面积66.63平方米,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由墓冢及主墓碑、陪碑、供桌组成。墓冢封土呈椭圆形与墓碑相连,残高3.2米,长8米;主墓碑仿木结构四柱三间,单檐五级,青瓦屋面,两侧设八字形仪墙,面宽5.1米,通高4.3米,下层设廊,有二圆柱,柱面雕刻一人物,三墓室封门石面刻墓主名讳、诗词,前设门罩,刻缠枝花卉及万字纹,上有匾额,门楣枋雕人物故事,墓中室上层开龛雕墓主人神位。墓前拜台设陪碑两通,左侧碑通高3.5米,为墓主人墓志碑,前设长方形供桌;右侧四角攒尖,通高3.7米,为墓主人子媳赵士赐夫妇墓志碑,立于清道光十九年(1839),两陪碑内碑板刻墓志、族谱、家训及年款。该墓雕刻精美,保存完整,对研究清代墓葬和当地赵氏家族史有一定价值。

3.天井里王氏墓群

天井里王氏墓群,墓均向西,分布面宽13.72米,进深14.96米,面积205.25平方米。清代土冢为王氏家族墓,由墓冢、陪碑、牌坊、石狮、桅杆组合。墓冢呈一字排列,六座紧靠,条石封门,圆首,单墓高2.3米,长6米。板石拜台中残存方形碑座5个,拜台前牌坊仅存基础,牌坊前有神道,两侧有石狮和桅杆,右侧桅杆尚存,须弥座鼓面,杆身八棱,残高3.3米,斗下口四方阴刻“剑、气、云、霄”四字。该墓规模较大,损毁严重,单对研究当地清代墓葬组合和葬制有一定的价值。

墓主癝生王任选,封登仕做郎,桅杆上挂双斗,家产150亩。举人王通儒,资州府官,上任两年而卒。其后人烧烟、赌钱,弄得起神夺匾,大院子卖给袁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