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北榆林吴堡石城,古建筑修复实例

陕北榆林吴堡石城,古建筑修复实例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堡石城,位于陕西省吴堡县城东2.5千米处的独立山梁上。金正大三年始设吴堡县,县治于石城。吴堡石城是黄河沿线的一个重要军事堡垒,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依山顺势而构筑,扼黄河天险,易守难攻,素有“铜吴堡”之称,是保卫内地的一道重要屏障,也是我国北方地区保存较好的一座石城,对研究古代北方地区的军事史、建筑史有着较重要的意义。

陕北榆林吴堡石城,古建筑修复实例

吴堡石城,位于陕西省吴堡县城东2.5千米处的独立山梁上。河东为山西省柳林县军渡镇,系吕梁山脉。东、南、西部为悬崖峭壁,北与后山梁相连。黄河绕城东南流过,城西山下为大桥沟。石城高出黄河水面及大桥沟沟底约150多米。城南门外有一条开辟于石崖间的官道与官菜园(宋家川)相通。

东晋十六国时期,匈奴族赫连勃勃建大夏政权后攻下长安,俘获大批东晋刘裕部下,所谓“吴儿”,押回陕北,设许多“吴儿城”“吴儿堡”令其居住,相传石城也是其中一座“吴儿城”。

北宋开宝九年(976),定难节度使李光睿率兵破北汉吴堡寨。金伪齐阜昌八年(1137),寨主兼将折彦若(府谷折家将)维修石城。金正大三年(1226)始设吴堡县,县治于石城。明嘉靖十五年(1536)知县刘钺、十七年(1538)知县张弛、三十三年(1554)知县李辂均重修后,石城已具相当规模,设有东、西、南、北4门。嘉靖二十二年(1543)知县李锦筑北门月城。万历三十五年(1607)知县杜邦泰建南北两座城门楼。万历四十二年(1614)知县卢文鸿建东西两座城门楼。崇祯年间(1628~1644)知县简国宁建南外门。清雍正八年(1730)知县詹绍德开北门改向黄河。乾隆三十一年(1766)知县倪祥麟大修石城,即为现在的古城式样。其后200余年间,再未见石城维修记载。

20世纪40年代侵华日军占领山西后,在石城对岸高山用大炮轰击古城,致使大部分城内古建被毁。1945年移县治于宋川镇,石城遂成为城关镇的一个行政村(城里村)。城依山而建,平面呈不规则圆形,周长1125米,占地面积约9万平方米。城设东、西、南、北4门,东曰“闻涛”,南曰“重巽”,西曰“明溪”,北曰“望泽”,均系青石构筑,拱券门洞,上建敌楼(已毁)。南门增设瓮城,南门内设马道一条。原门上均嵌石匾,现仅存西门、南门两处3块,其中南瓮城门石匾为清乾隆年知县倪祥麟题“石城”二字。城周四百三十丈,外城高三丈至一丈二三,内墙高一丈至七八尺不等,顶宽一丈,底宽一丈二尺。城墙内夯黄土,外包青石,条石拉筋。现城垣残高0.6米~11.2米,上宽3.6米~7.5米,下宽3.1米~11.2米,城墙设有马面、角台4处,其中在较易遭受攻击的西墙、北墙各设马面一处。在筑造最高的北墙两端,设东北、西北角台。城顶海墁为石板铺筑,全城共有365个石砌垛口,今存数十个。吴堡石城因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从五代至明清经年修缮,保存相当完整,到20世纪40年代,日本侵略军进入山西,多次渡河进攻吴堡未下,便隔河炮轰了石城致使城内古建损毁。城内有娘娘庙、祖师庙、衙神庙、兴文书院、衙署及民居。

吴堡石城是黄河沿线的一个重要军事堡垒,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依山顺势而构筑,扼黄河天险,易守难攻,素有“铜吴堡”之称,是保卫内地的一道重要屏障,也是我国北方地区保存较好的一座石城,对研究古代北方地区的军事史、建筑史有着较重要的意义。本次抢险加固范围:南门瓮城,墙体总长约100米,包括南城门、瓮城城门及瓮城墙体;北城墙局部约120米,上宽约2.5米~4米,下宽约5米~10米,高约8米~13米,由北城门、西北角台及88米墙体组成;王遇时民居,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米。

南瓮城立面图 1∶100

南瓮城平面图 1∶200

注:图中设定主窑洞台明地面为±0.000
王遇时民居平面图 1∶200

王遇时民居立平面图 1∶100

工程做法

王遇时民居维修工程做法

(一)窑洞面墙及拱券维修

1.窑洞墙面:拆除原有外鼓、开裂面墙,采用原有材料及工艺重新砌筑,对坍塌墙面按原有形制加固砌筑。

2.窑洞拱券石:根据窑洞洞口形制搭设拱券支架,铲除券脸表面抹灰层,编号、拍照标记后拆除拱券石外鼓、开裂的面墙,用原石材归安券石;对石缝缺失灰浆予以修补。

(二)室内墙面抹灰

1.铲除室内残存抹灰层;

2.30毫米厚麦草泥底层抹面;

3.2毫米厚纸筋灰罩面,灰∶纸浆为100∶6;

4.墙面粉白。

(三)门窗大门修配

附属窑洞门窗缺失,大门为后期修配,正窑及厢窑局部板门,花格窗缺失,参照现有残留门窗尺寸规格,按原工艺补配。

(四)窑洞挑檐维修

正窑及厢窑檐头残损较为严重,根据残存遗址考古勘探及周边类似建筑考察,将按本地沿黄地区风格维修加固,正窑为明柱抱厦,厢窑为耍头抱厦。

1.修配缺失挑檐檩D160毫米、木椽D80毫米@200毫米;

2.25毫米厚松木望板,柳叶拼缝连接;

3.麻刀灰抹压护板灰;

4.40毫米厚泼灰草泥苫背;

5.按原规格添配瓦件。

(五)室内外地面及台明做法

1.清理原基层地面,人工夯实找平;

2.300毫米厚3∶7灰土人工分层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3.30毫米厚干硬性白灰砂浆铺设;

4.300毫米×300毫米×70毫米方砖及60毫米×120毫米×240毫米青砖粗墁;

5.青灰扫缝。

(六)窑洞顶部防水做法

1.清理窑顶杂草、砖块;(www.xing528.com)

2.揭除窑顶覆土,晾晒后素土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3.450毫米厚3∶7灰土,人工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4.300毫米厚素土夯实至原窑洞顶部高度,压实系数不小于0.95;

5.沿原排水沟方向找坡5%排水。

(七)女儿墙砌筑

1.清理原基层地面,人工找平;

2.295毫米×145毫米×70毫米青砖,1∶3白灰砂浆,按原样式恢复女儿墙;

3.5毫米白灰勾缝。

城墙抢险加固工程做法

(一)植被整治

对墙体顶部和四面生长的根系发达的植被进行整理,防止进一步破坏遗址本体,对根系短小的植被予以保留。

(二)基础土方清理

对基础周边的坍塌墙体及散落土人工清理,随着人工清理逐步完成,发现原有墙体及基础边界遗迹,严格保护好原有建筑遗址,协同榆林市考古勘探队完善了南瓮城及王遇时民居基础遗址考古勘探工作。

在土方清理后,发现图纸局部与原遗址有出入,我单位及时与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联系协商,以防止对遗址的破坏和遗址信息的流失。因此,在工程实施前邀请了榆林市考古勘探队,对其勘探及技术指导。设计单位以勘探结果与实际遗址现状结合进行对原方案的局部调整,后经主管部门批复实施,施工过程中一定处理好建筑传统工艺与地方建筑的做法两者之间的关系,做到既要尊重传统做法,又能体现出地方建筑特点。

(三)外包砌石加固

吴堡石城遗址墙体内外均采用料石砌体外包,城门遗址及瓮城城门均采用出面条石外包砌筑,为防止墙体夯土裸露,遭受自然及人为损毁,最终确认本次维修工程适当采用原有形制及工艺的砌筑形式对其进行外包砌石保护。外包条石砌筑均从原有砌体残留顶面开始砌筑,部分墙体因夯土坍塌,砌石掩埋,应清理覆土查找原有墙体,方可进行砌筑。

材料及砌筑工艺要求:

1.砌筑出面条石:

砂岩条石,规格:900毫米×320毫米×320毫米

砂岩强度MU30;M5混合砂浆

1∶1.5白灰砂浆勾平缝(缝宽不得大于10毫米)

2.墙体砌筑:红砂岩石强度MU30;地面以下采用M7.5混合砂浆,地面以上采用M5混合砂浆,白灰勾缝;砌筑墙体厚度为800—1200毫米。

3.砌筑构造:清理覆土,查找原有石砌墙体,对遗存墙体条石松动等不稳定部分重新归安,连接后新旧墙体的接缝处做好防水处理。

(四)南门瓮城城门洞裂缝处理

南门瓮城城门残损严重,洞券1米处有约3—5厘米裂缝;据城墙综合因素研究分析可得,此处墙体裂缝成因,为瓮城门洞顶部大量砌石坍塌导致内侧夯土及石材均出现向外侧滑移现象,加之墙体修建至今,长期的雨水温差等自然因素作用下导致城门洞外侧墙体向外滑移进一步增大。

主要施工做法为:采用编号拆卸裂缝至外立面券石及外立面松散石砌体,拆卸时将裂缝处内侧拱券接茬处条石成马牙槎状,之后与外立面墙同时砌筑,砌筑时必须用白灰浆,严格按照拍照等标记过的原有条石、位置及灰缝等不变,采用原有工艺、原有形制、原貌砌筑。砌筑的同时,应设置木质土钉拉结与夯土夯筑的措施同时进行,在拱券顶部沿弧线均匀设置5根长度为2米,直径为70毫米的木钉,使得砌筑面层条石与原墙体整体性稳定。

(五)素土夯筑保护

对威胁到墙体稳定性的悬空与坍塌区域,主要采用素土夯筑支护方式提高本体的整体稳定性。夯筑材料和夯筑工艺要与遗址本体的建造工艺类同。采取素土夯筑保护,需先清理底部覆土及杂草,保证新夯筑土体及外包砌体应与遗址遗存砌体衔接。对于城墙夯筑为先砌筑条石至一定高度之后回填素土夯实,遵守原有工艺进行加固,新旧夯土拉结措施采用木锚杆与土工格栅组合拉结。

(六)顶面及底部排水处理

排水处理主要包括王遇时民居窑洞顶部和散水;城墙、瓮城顶面及墙底散水。

1.窑洞顶部为450毫米厚3∶7灰土分层人工夯实,压实系数不小于0.95,300毫米厚素土夯实至原窑洞顶部高度,压实系数不小于0.95,沿原排水沟方向找坡5%排水。

2.窑洞散水即台明根据原有遗存形制修砌砖散水;

3.城墙顶面排水处理,主要是对未加固墙体顶面夯土处理,采用300毫米厚3∶7灰土分层夯筑,压实系数不小于0.93;

4.墙体底部排水采用300毫米厚3∶7灰土夯筑,夯筑宽度墙体外边线向外1.5米,且向外排水坡度为5%,压实系数不小于0.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