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铁路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理论与试验研究

铁路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理论与试验研究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摩擦摆支座的试验模型在9度地震作用下,纵筋基本未见屈服,墩底混凝土出现拉裂缝,结构基频开始下降,桥梁初步进入弹塑性阶段。此时摩擦摆支座相对普通支座仍有优势,但相对于8 m墩高模型优势减弱。

铁路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理论与试验研究

1.支座位移

在7度地震作用下,摩擦摆支座的支座剪力键未被剪断,曲面摩擦副未产生相对滑移,支座位移和普通支座的接近。地震烈度加载到8度后,摩擦摆支座的支座剪力键被剪断,曲面摩擦副产生滑移,使得摩擦摆支座的相对位移远大于普通支座的相对位移。随着烈度的增加,其差异越来越明显。

由于试验用支座限位挡块与上支座板设计间隙、制造与安装误差等,形成了约2 mm的活动空间,数值计算未考虑此加工容差,故在低烈度地震作用下,试验支座产生的位移明显大于数值模型支座位移。

2.混凝土及钢筋应变(www.xing528.com)

8 m墩高桥梁缩尺模型试验,随着加载幅值增加,由地震力引起的墩底混凝土应变和纵筋应变均增加。摩擦摆支座的试验模型在9度地震作用下,纵筋基本未见屈服,墩底混凝土出现拉裂缝,结构基频开始下降,桥梁初步进入弹塑性阶段(微裂缝阶段)。普通支座在8度地震作用下,墩底出现较多拉裂缝,结构基频开始下降。在8.5度、9度地震作用下,钢筋普遍屈服,混凝土拉裂缝宽度进一步扩大,混凝土压应变较大,发生明显塑性变形,墩底塑性铰充分发展,桥梁自振频率明显下降。此时摩擦摆支座相对普通支座具有明显的隔震、耗能减震作用。

25 m墩高桥梁缩尺模型试验,由于墩身较柔,周期偏长,地震响应较小,摩擦摆支座桥梁与普通支座桥梁在9度地震作用下,均基本保持完好,顺桥向未见屈服,混凝土受压区基本保持弹性,而横桥向少部分纵筋发生屈服,桥梁初步进入弹塑性阶段(微裂缝阶段)。此时摩擦摆支座相对普通支座仍有优势,但相对于8 m墩高模型优势减弱。

在8.5度地震作用下,结构各项地震响应分布出现下降的异常情况,此现象的发生主要由于8.5度地震工况过少,地震事件多样性不足,导致统计畸偏。试验随机累计损伤导致高烈度地震响应比理论计算值偏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