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测试方案-铁路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理论与试验研究

测试方案-铁路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理论与试验研究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2-9桥墩钢筋应变片布置图4.2-10桥墩模型激光位移传感器布置试验中采用MTS Areopro数据采集系统记录试验过程中桥墩位移、混凝土应变、钢筋应变等数据。在承台对角处,分别布置差动式位移传感器,以测量试验过程中承台可能发生相对台面的转动和位移。

测试方案-铁路混凝土桥梁抗震设计理论与试验研究

4.2.3.1 拟静力试验

传感器截面及墩身布置如图4.2-9~4.2.10所示。为量测试验过程中桥墩模型的墩身抗力、弯曲变形、曲率、钢筋及混凝土的力学行为,布置各类传感器和应变计:

(1)试验选用传感器类型:激光位移传感器、混凝土应变片、钢筋应变片。

(2)按预期试验结果布置传感器。在预期给出模型宏观反应沿高度的分布时,传感器应沿模型高度均匀布置,且平面布置位置应基本一致。

(3)在预期给出模型关键构件的反应时,传感器宜在局部进行布置,如在塑性铰区混凝土表面布置大量混凝土应变片,以测试混凝土应变,在此区域纵向钢筋、箍筋、拉筋上布置钢筋应变片,以测试各种钢筋的应变情况,通过箍筋、拉筋的应变信息分析塑性铰区约束混凝土效应。

(4)墩顶水平位移和荷载的记录采用作动器上的位移传感器。

(5)承台两端分别布置测量上下位移和水平位移的传感器,用来对桥墩试验结果修正。

(6)为了得到桥墩墩底滑移及截面曲率特性,在桥墩两侧塑性铰区域内,沿墩高布置6组IL600激光位移传感器。

(7)在试件平行于加载方向的侧面的塑性区域内,布置3组激光位移传感器,测量桥墩剪切变形量。

(8)在试件墩底最外侧及计算塑性铰区域高度范围内部钢筋安装应变计,以了解试件模型纵筋是否屈服、试件钢筋首次屈服以及墩身塑性区分布。

(9)在桥墩两个加载面上沿塑性铰高度布置应变计,在加载面侧面布置应变花,捕捉混凝土开裂前的应变变化规律。

图4.2-9 桥墩钢筋应变片布置

图4.2-10 桥墩模型激光位移传感器布置(www.xing528.com)

试验中采用MTS Areopro数据采集系统记录试验过程中桥墩位移、混凝土应变、钢筋应变等数据。

4.2.3.2 振动台试验

在模型结构上布置一定数量的传感器,以获得振动台试验反应数据。传感器的布置原则应考虑:

(1)从宏观上把握墩身的加速度响应规律,在墩顶中心处、台面上、墩身按照一定规律布置一定数量加速度传感器,用以监测振动台台面的输出。墩身传感器布置如图4.2-11所示。

(2)按测试需要布置应变传感器。为了研究潜在塑性铰区混凝土及钢筋的应力、应变情况,根据精细化有限元分析结果,在此区域及墩身中上部区域最不利纵向钢筋、箍筋和拉筋上布置应变片,监测地震荷载下该部分钢筋的应力、应变情况,同时在塑性铰区弯曲破坏和剪切破坏区的混凝土表面分别布置应变片,测试试验过程中混凝土的应变情况。应变片布置如图4.2-12所示。

(3)为了把握地震下墩身的变形,沿墩高对应墩顶、配重铁盒、承台、台面垂直向分别布置高精度激光位移传感器,激光位移传感器固定在防倒塌支架上,用以监测试验过程中的墩身变形,台面竖向激光位移传感器则用于测试台面的竖向位移情况。在承台对角处,分别布置差动式位移传感器,以测量试验过程中承台可能发生相对台面的转动和位移。台面相对基础的水平位移则通过两个连接基础和台面的拉线式位移传感器进行测量。

图4.2-11 加速度和位移传感器沿墩高布置

图4.2-12 桥墩模型钢筋和混凝土应变片布置

桥墩模型需要的测试传感器的数量如表4.2-6所示。试验中直接测得的响应包括由加速度传感器测得的底座处加速度、墩顶加速度和梁体加速度以及由激光位移传感器测得的墩顶位移和梁体位移等,由以上加速度响应和位移响应可间接计算得到支座剪力、支座位移等响应。

表4.2-6 模型传感器布置数量(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