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述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影响因素的分析,我们以车站为对象,对影响车站安全的因素进行归纳总结,借鉴已有文献提出的指标体系,确定出客流指标、设备指标、人员指标、管理指标和环境指标这5个方面作为预警指标。其中正向指标数值越大,车站越安全;负向指标数值越大,车站越危险。具体指标体系如图3-1所示。
图3-1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运营安全预警指标体系
1.车站客流风险度
该指标综合反映车站客流的风险程度,为负向指标,数值越大,车站的风险就越大。各分项指标如下:
(1)站台拥挤度,即站台客流密度,是反映站台人员密集程度的指标,也是引发客流风险的最直接因素。拥挤度越高越容易引发踩踏和冲突事故。其计算方法为:某时刻站台客流量与站台有效使用面积比,单位为人/m2。
(2)平均客流速度,指行人群体在站内的平均移动速度。取车站各关键区域客流速度的平均值,其单位为m/s或m/min。速度越慢,说明乘客之间的干扰越大,客流越不稳定。
(3)车站客流承载度,指车站实际客流量与设计客流量之比,反映车站设备对客流量的承受能力,数值越大,车站设备越不适应。例如北京市轨道交通规定:当车站客流量达到设计客流量的70%时,开始采取限流措施,因此可将其作为一个指标评价车站客流的安全状态。
(4)关键节点等待时间,反映客流在车站不同区域接口处的通过情况,是乘客从进入车站到离开车站所经过的关键节点的等待时间,即站台与站厅垂直上下通道等待时间、闸机出入口等待时间、出入口通道等待时间这3个时间之和。该指标越高,说明车站客流拥堵现象越严重,旅客集散的速度越低,容易引发事故。
(5)垂直上下通道利用度,指电梯和楼梯的利用度,为实际通过客流量和设计通过量的比值。该数值越高,说明垂直通道的瓶颈现象越明显,车站的客流安全程度就越低。
2.车站机电设备风险度
车站机电设备风险度表示车站屏蔽门、扶梯、信息系统、闸机等机电设备的总体可靠性,用统计时间内(月)的各类故障频率乘以对应风险系数表示,单位为次/月。由于不同设备故障造成乘客的受伤事故风险的不同,根据专家调研结果,取扶梯故障风险系数为1,屏蔽门故障风险系数为0.8,闸机和乘客信息系统风险系数为0.5,其余设备风险系数取0.2,通过综合集成后得到车站机电设备风险度,该指标为负向指标。
3.员工综合素质
员工综合素质主要是指体现员工工作能力和专业素质的指标,如年龄、学历、职业资格、工作时长等。为便于计算,需要对各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具体方法如下。
(1)年龄构成。
每个年龄阶段对应的事故率不同,主要是不同年龄段的心态、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有较大差异。这里可以统计事故率最小的年龄段—35~45岁的员工人数占车站员工总数的百分比,用这个比率来体现年龄构成对安全的影响,如图3-2所示。
图3-2 不同年龄段的事故率排名
(2)文化职称比率。
文化职称比率主要体现不同文化程度和职称对运营安全的影响情况,按图3-3所示进行分类。通常来说,学历越高、职称越高,综合素质越好。
(www.xing528.com)
图3-3 员工按文化职称分类
一般认为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技工以上职称的人员比例越大,则员工综合素质越高,即:
文化职称比率=(本科以上学历人数+高级技工以上职称人数)/(车站总人数×2)
(3)工作强度系数。
可用车站人均工作时间来表示工作强度系数:时间越长,说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出现违规操作、疏忽大意的概率增大,车站风险也就越大。即:
工作强度系数=车站全部员工工作时间之和/车站员工总数
4.管理综合指标
从管理的角度体现车站安全管理水平,其评价标准如下。
(1)规章制度风险评价标准,见表3-3。
表3-3 规章制度风险评价标准
(2)事前预防水平风险评价标准,见表3-4。
表3-4 事前预防水平风险评价标准
(3)安全管理组织协调性。
城市轨道交通安全是多部门联合共同保障的结果,一旦某个部门出现管理失误,将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水平和安全管理效率,因此用安全管理组织协调性来评估该体系是可行的,可通过专家打分来进行量化。
5.外部环境指标
外部环境指的是车站整体所处的外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如车站所处的周边公共交通状况、城市区位类型、车站周边建筑情况、事故救援便捷情况,影响程度见表3-5。自然环境主要指极端天气的影响,如暴雨、潮湿天气、高温等。外部环境指标评价以各站的社会环境作为基础数据,由专家打分给出结果。自然环境为动态时,根据具体天气情况对基础数据进行修正。
表3-5 外部社会环境专家评价参考等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