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王星的引力塑造了散盘,使得散盘里的天体的轨道都倾斜且扁长,但有些天体却连海王星也影响不到。在距离太阳35~100天文单位范围内的海外天体中,已知只有十几颗的轨道呈椭圆形。它们由于距离海王星较远,所以受到海王星的引力影响不大。天文学家将它们称为“游离天体”,但它们究竟是如何来到当前位置的,至今依然是谜。最可信的一个解释就是,它们之中的大部分在过去也曾受到海王星引力的影响,但之后它们的轨道受到共振的影响而逐渐发生了改变。
这些游离天体中,有一颗的轨道非常与众不同。它就是第7章提到的塞德娜。塞德娜的轨道非常扁长,近日点距离太阳76天文单位,远日点距离太阳960天文单位,而且它的轨道完全脱离于柯伊伯带。塞德娜是迈克尔·布朗(Michael Brown)、查德·特鲁希略(Chad Trujillo)和戴维·拉比诺维兹(David Rabinowitz)三位天文学家在2003年共同发现的,当时他们写道:
塞德娜的轨道和太阳系已知天体的轨道截然不同……它的轨道成因或是受到太阳系内未知行星的摄动,或是受到来自太阳系以外的力的影响。
塞德娜是被海王星拉拽到现在位置的可能性非常小,而用于解释离海王星较近的“游离天体”的理由也不适用于它。要说它属于奥尔特云又不可能,因为塞德娜和太阳的距离更近。布朗和他的同事猜测,塞德娜也许来自一个比奥尔特云小的“内奥尔特云”,并就它如何来到现在的位置给出了三个可能的解释。(www.xing528.com)
第一个解释是,塞德娜是被一个离太阳约70天文单位远、大小类似地球的未知行星拖拽到现在的轨道的。这种可能性很小,但天文学家已经快找到一颗这么大的行星了,如果它真的存在的话,我们可以看到它的引力对海外天体轨道的影响。第二个解释是,曾经有一颗恒星在过去几十亿年里的某个时候近距离擦过太阳系,在它的摄动下,塞德娜才来到了如今的轨道。但是这种事情很少发生,所以这个猜测的可能性也非常小。第三个解释的可能性最大,我们曾经在第7章提过:当太阳还属于星团的一部分时,塞德娜就在当前的轨道了。星团里,恒星之间不断相互碰撞,它们的距离比星团外的恒星的距离要近。萌芽中的太阳系处在这样一种环境里,它外围的天体所受到的引力的强度和频率都比今天要大得多,因此也更容易形成像塞德娜这样的轨道。
假如有多个类似塞德娜这样的天体用于研究的话,要找出哪个假设是正确的就会容易得多。布朗和他的同事们在发现塞德娜时,还以为找到它的同类只是时间问题。“研究这类天体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太阳系形成的早期历史。”他们写道。可是,到现在为止,天文学家也才找到两个和塞德娜勉强相似的海外天体,而且没有一个的轨道像塞德娜一样离海王星那么远,因此这对于确定塞德娜的轨道和起源也毫无帮助。塞德娜实在太另类了,不禁让人想起了60多年前的冥王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