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粤北壮族历史文化:田祖崇拜与六月六尝新节

粤北壮族历史文化:田祖崇拜与六月六尝新节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28年版《广东连山县志》卷一《天时志·节序》载:“六月六,天祝节。祀田祖。尝新节。”连山壮族将六月六称为“尝新节”,壮族方言称“拜久那”,原意是拜“田头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祭拜田头神的仪式有较大的改变,但是过节的习俗仍流传了下来。陈屋村位于上帅镇东面,距镇政府约1公里,一进村口我们就强烈地感受到了那里的壮族同胞欢度“六月六”节日的气氛。陈叔说“肉生”是尝新节必备的菜肴。

粤北壮族历史文化:田祖崇拜与六月六尝新节

1928年版《广东连山县志》卷一《天时志·节序》载:“六月六,天祝节。祀田祖。尝新节。”连山壮族将六月六(按:或六月二或六月五,以各地圩期而定日子)称为“尝新节”,壮族方言称“拜久那”,原意是拜“田头神”。这一天家家到未完全成熟的稻田里,采摘成熟的谷穗回家,脱粒炒干磨成米煮饭,拿新米饭到田头跪拜一番,祈求田头神庇护五谷丰登。壮家人过“六月六”是有其现实根源的。长期以来,由于历史原因的局限,生态环境的制约,连山壮族大都聚居在山地丘陵的贫瘠地区,长期受当地封建政权以及上层统治者的剥削压迫,有时候还要面对居住于高山之上的其他民族的强抢豪夺,生存的空间较为封闭落后,再加上壮区刀耕火种的粗放式耕作方式,生产力很低下,壮族农民终年劳苦食不果腹的日子再正常不过。所以当地壮乡有顺口溜:“七月无米过十四,十月无米过冬至。”每年春末夏初青黄不接之时,许多人家借贷无门只能靠稀粥、野菜度日。等到六月初,稻子慢慢黄熟,人们不禁喜上眉梢,一家老小身背竹篓到田里把早熟的那部分稻子割下来在家炒干或者晒干磨出新米煮饭充饥。为了得到田头神的庇佑,来年获得丰收,在采摘新谷的时候人们都要在田头跪拜一番,把最早获得的稻谷用来祭拜田头神。经过长达两个多月饥饿的磨难,人们觉得这顿新米饭特别香,久而久之每年到了这一时节不管家中有米无米,人们都要到田里摘些最先成熟的稻子回来磨米做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祭拜田头神的仪式有较大的改变,但是过节的习俗仍流传了下来。当然,过节的形式随着时代的变化以及物质条件的变化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今的壮区,人们再用不着去采摘新谷充饥,取而代之的是家家户户都要杀鸡宰鸭宴请宾客,并且制作两三斤重、六七寸长的糯米粽馈赠亲友,以示庆贺。

时间:2012年7月20日(农历六月初二) 记录者:作者 田野点:连山壮族“尝新节”

上帅镇副镇长陈新宇介绍说,“尝新节”在本地一般称“六月六”,日期是农历六月初二或六月初五,具体哪天过节以连山各地的圩期为准,上帅就是过六月初二,福堂则过六月初五,“尝新节”是连山壮族较为隆重的节日,热闹程度堪比汉族新年。

在节日的前一天下午,我们驱车赶往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上帅镇的陈屋村和陆屋村。陈姓是上帅的古老姓氏之一,据《陈氏族谱》记载,嘉靖年间(1522—1566年)始祖定经公离闽入粤来上帅安宁寨旁定居,经过几百年的繁衍生息,陈屋村现在总户数200户,人口916人,是连山典型的壮族聚居村落。陈屋村位于上帅镇东面,距镇政府约1公里,一进村口我们就强烈地感受到了那里的壮族同胞欢度“六月六”(“尝新节”)节日的气氛。

村口公共门楼的小广场上停满了各式小轿车,广场边上几个小孩正在点鞭炮玩。流经村口的是一条清澈的小溪,溪边有人在洗衣服。门楼上方用楷书写着“安仁里”三个黑色大字。陈新宇说眼前的这座民居是陈氏先人于清道光十六年(1836年)出资修建,整栋宅子坐南朝北,宽40.6米,进深52.4米,总占地2000多平方米。为了一睹这幢壮族民居的风采,我们探头走进了门楼。门楼进去沿着巷子往左拐,左边是大门,门廊上和门沿上方的山水彩绘已经模糊不清,大门两侧的墙壁有明显的翻修痕迹,墙壁的下半截是年代久远的青砖,左边上半截是风化明显的泥砖,右边上半截则是新烧制的红砖。右边是长廊,晾着几件衣服。屋子的木制大门开着,花岗岩门墩上的圆形花纹仍然很清晰。走进贴着门神的大门,屋子左右两边是两根木柱子,当中是一个小天井,上方是陈氏神位,由于年久失修,柱子和神位都已经发黑。在陈新宇的提示下,我们发现大厅的房窗、屋内的屏风板,上面都绘有龙凤等瑞兽的图形。走廊前面的门被堵死了,陈说,走廊上的门以前是可以通过的,这样一直走下去,整栋宅子有80多个房间,20个天井,天井的四周都是用花岗岩条石铺砌成,只是由于年久失修,宅子的有些部分已经坍塌,有些房子屋顶漏水,为了安全,只好封住了这条门。(www.xing528.com)

从安仁里出来,我们走进了旁边的农户家,这家人也姓陈,是陈新宇的本家大叔。主人家正忙着碾第二天过节用的新米,为了方便第二天的田野调查,我们晚上便借住在他家。这一次,陈叔家除了我们,还有自己的亲侄子一家跟他们一起过节,陈叔介绍说他的侄子早年便外出经商了,已经在广州买房买车安顿下来,这次是特意带妻儿回来体验一下家乡的味道。陈叔侄儿的车就停在屋外,侄儿一家人这会到村子各处转悠去了。吃过简单的晚饭,安顿好我们后,陈叔和陈婶就忙着将第二天要斩杀的鸡鸭用网兜兜起来放在厨房的空地上。

第二天早上,陈叔早早地就生起炉灶,跟陈婶一起在厨房里杀鸡宰鸭。忙完这些后,就开始做当地过六月二的特色菜“肉生”了。只见陈叔将刚刚从集市上买回来的半肥半瘦新鲜猪肉塑料袋中掏出来放在自来水管下冲洗干净撸干水分,然后用利刀将肉切成薄片放在大钢盆里,陈叔的刀工很好,肉片切得很薄,肥瘦很均匀。他说,肉片切得怎样直接关系到肉生的口感,只有肥瘦均匀厚度相当的肉片制出来才爽口。切完肉片后,陈叔从碗橱里拎出一瓶58度的二锅头浇在肉片上,然后将钢盆搁在案板上去切葱花了。这样过了十几分钟,陈叔端起钢盆,将肉片中被高度酒释出来的血水倒掉沥干,然后浇上浓醋,陈叔说醋必须漫过肉片,这样才能保证每一片肉都经过了杀毒除菌,然后陈叔再次将钢盆搁置在一边。浸泡腌制的过程需要一个小时左右,在这期间,陈叔将前天就准备好的新鲜紫苏洗净择好切成细细的丝,将花生米放进油锅爆熟,发好的木耳切丝炒熟。肉腌制好之后,陈叔将其捞出拌上葱花、生紫苏、切丝炒熟的木耳、花生,一盘美味的“肉生”便制成了。陈叔说“肉生”是尝新节必备的菜肴。做完这道菜,陈叔便开始准备白切鸡和白切鸭了。

到十一点半左右,饭菜都已经准备好,只见陈叔夫妇俩将家中专用于年节祭祀的红托盘拿出来,洗净擦干,盛上一碗新米饭,摆上水果、鸡鸭,倒上米酒,陈叔端着托盘走在前面,陈婶拿着鞭炮、纸钱、香烛跟在后面一前一后来到自家的田边。陈叔将托盘放下,接过陈婶手中的东西,点上香烛和纸钱,对着田间作了几次揖,念念有词地用壮语说着什么,然后将盘中的酒水淋洒在地上,点燃鞭炮。做完这些,陈叔又端起托盘回到家,然后叫我们上桌吃饭。席间,我问陈叔在田边都说了些什么,他说就是祈告田祖,希望能得到庇佑、享受丰年。另外,陈叔还跟我介绍说,所谓的“尝新节”,主要是为了尝新米,每年的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到未完全成熟的稻田里,采摘一些成熟的谷穗回家,脱粒炒干碾成米煮饭。为了答谢田头神,在吃饭前必须拿新米饭到田头祭拜一番,祈求田头神的继续庇佑,希望来年仍然可以五谷丰登。

吃过丰盛的“尝新”饭,陈婶还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大糯米粽(按:差不多一两斤重)送给我和跟我们一起过节的侄子,大家都很开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