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二月二独食节与开耕节,传承粤北壮族历史文化

二月二独食节与开耕节,传承粤北壮族历史文化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连山壮族二月二为“独食节”。祭田祖风俗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小三江镇最为盛行。据《连山文史》记载,小三江有拜“田头公”的传说。二月二“独食”的传统习俗已渐渐被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是热情待客的新习俗:上一年入住新居,次年二月二则需热情宴请亲朋好友。因此,这一天不但不需“独食”禁忌,还可盛情宴客寓意丁财旺。

二月二独食节与开耕节,传承粤北壮族历史文化

“二月二,犁头才落地”(按:连山壮族谚语)。连山壮族二月二为“独食节”(按:所谓“独食”,即不请客,忌客人来之意)。其“独食”体现在:不欢迎来客,出嫁女如要回来,必须赶在二月初一之前;如果有客人来,不留宿,不宴客,据村中老人讲,旧时连番薯(按:红薯)都不给别人吃,“独食”即忌讳外人食用自家东西,以避免农作物受损害。其核心内容是:为庆祝开春,祈求家人身体健康,自家人食午餐团聚,并祈求开耕顺利,农业丰收。其传统习俗有:祭拜“田头公”(按:管田地的神)、家家户户做大汤糍或黄糍过节、到牛栏吃汤糍等仪式。

祭田祖仪式一般由一壮年男性主持,自出门到仪式完毕主持人全程都打赤脚。上午九点半,主持人赤脚走到自家农田,对着农田烧香、祭拜,然后献上糍粑、猪肉等供品;拜完田头公后,主持人便戴上斗笠,穿上蓑衣,双手合十对“田头公”许愿,祈求保佑一年农业丰收;回家后,一家人忙着准备丰盛的午餐,主持仪式的人在午饭前还需重新披上蓑衣,端上一碗汤糍到牛栏旁吃,意即在春耕时人能像牛一样健壮,没有疾病。

祭田祖风俗在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的小三江镇最为盛行。据《连山文史》记载,小三江有拜“田头公”的传说。传说有一个男人很贪食,每次拜完“田头公”后,就把供品中的鸭肉(按:一般用鸭肉做祭品)、猪肉(按:或鸡蛋)、汤糍等全吃掉。回家后没法交差,只好对老婆撒谎,说是“田头公”将供品吃完了。老婆不信,第二年亲自去祭拜,老公为了谎言不穿帮,只好用鱼笱罩头,倒穿蓑衣,锅灰涂脸,假扮成“田头公”,趁老婆烧香许愿时,将供品吃掉。老婆信以为真,回家对老公说,真有“田头公”把祭品吃了。

二月二“独食”的传统习俗已渐渐被人淡忘,取而代之的是热情待客的新习俗:上一年入住新居,次年二月二则需热情宴请亲朋好友。在小三江镇,壮民认为这一天请了客就能避免农作物种子被鸟儿吃掉,且这一年农作物能够繁衍茂盛。因此,这一天不但不需“独食”禁忌,还可盛情宴客寓意丁财旺。而传统的拜田头公仪式则变相为午宴前壮族民众在自家神龛前以三牲(按:猪肉、鸡肉或鸭肉,猪肉与鸡肉不可缺,鸭可用鸡血代替)为主要祭品进行祭拜,祭拜时纸钱必须用鸡血洒过方显虔诚。

时间:2015年4月24至25日 记录者:作者 田野记录点:大雾山欧家梯田首届春耕节

太保镇欧家村,传说很久之前居住在村子里的村民均为烧制瓦片青砖的欧氏家族,后因家族生意经营不善而负债,族人因避债纷纷逃离欧家村。现今村民无一姓欧也无一以烧制瓦片青砖为生,都是以农耕为生。欧家梯田因位于大雾山下也被称为雾山梯田,梯田呈M字形分布成东西两坡,总面积1000多亩,其中东坡700多亩。梯田级数达2000多级,沿山层叠,规模宏大,是广东规模最大的原生态梯田,也是连山“有机水稻种植基地”。随着季节的转换,梯田呈现不同的景观,春天春光片片、夏天禾苗叠翠、秋天滔浪涌金、冬季积雪皑皑,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原生态乡村油画。也正因为此,大雾山梯田吸引了大批的摄影爱好者和旅游观光客。我们于24日下午驱车前往欧家梯田驿站,留宿于当地农户邓耀先家。邓耀先介绍,近几年随着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莲塘村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的改观,村民们个个建起了三层红砖瓦房,并且都配有独立干净的厕所(早年都是用茅房的),用上了自来水,卫生条件得到了相当的改观。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明显减少了,相对外出务工,村民们更愿意留在家中,农忙时种地,旅游旺季时经营家庭旅馆,向游客兜售大雾山特产。他说,这样算下来,一年的收入不会比外出务工少,更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够在一起生活节奏也没有大都市快,幸福感比较强。

邓耀先帮我们选择了他们家三楼的一个套间,房间很大,里面的陈设都是新的,卫生间配套也很齐全。屋主人帮我们更换了全新干净的被套、枕套,并且贴心地帮我们拿来了蚊香,他说山区这个季节晚上偶尔会有一两只蚊虫。放好行李我们来到一楼的大厅,大厅上方陈设着邓氏祖先的牌位,左侧上方是一台大电视,下方是沙发,右侧是餐桌。屋主一家正在厨房准备我们的晚饭,地上摆着一只还没烫毛的土鸡,灶上正煮着饭,屋主老婆正蹲在地上择刚从地里拔回来的青菜。一看离吃饭还有些时间,我们便走了出来。邓耀先的房子坐落于大雾山的半山腰,山下是零星的梯田和人家,往上经过一段村路之后抬眼就是层层叠叠的梯田了。这个时候的梯田还是光秃秃的,零星有几丘还未清理的油菜花,犁耙过的梯田放满了水,放眼望去,水雾朦胧。远处还有几丘正在犁耙的梯田,轰隆隆的机器声,埋头耕作的农夫,山路上偶尔走过来一头牛,或者挑柴的农妇,构成了一幅绝美的乡村画。天色暗下来,渐渐看不清远处的山,屋主打电话来叫我们吃饭,我们便匆匆地下了梯田。(www.xing528.com)

晚餐很丰盛,有香喷喷的米饭、可口的清蒸土鸡、清爽的当地青菜。

第二天清早就听到屋外车声喧哗,我打开手机,早上六点半,一拉开窗帘,屋外的空地上密密挤挤停满了各色小车。我们赶紧洗漱下楼吃早餐,早餐是土猪肉蒸连山手工米粉,大雾山青菜。吃过早饭走出屋子只见路上挤满了人,路边摆满了当地土特产,有大雾山大米、红米、黑米、笋干、糍粑、米糕、蜂蜜杜仲、番薯等等。身着民族服装的壮家小妹正热情地向游客介绍摊位上的土特产,身边一位手快的大姐就已经迫不及待地下手买下了临近铺位壮族大妈的三袋自产的大米。我们挤过人群往梯田边走,经过莲塘村村委会前面的小广场,估计有三十来个平方,广场靠山坡处的空地上架起了几口锅,锅里烧着水,锅边上摆着几块案板,上面放着一些做艾粑的原料,村里的妇女们围着案板正在做艾糍,说说笑笑的兴致很高。壮家大婶们的手好生灵巧,只见一大盆和好的糍泥眨眼间便变成了一个个均匀光滑的生艾糍,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案板上。等锅里的水烧开,其中一位穿花格子衣服的大婶将手在围裙边擦了擦,揭开锅盖,把做好的艾糍放进那两口大锅,并不时翻搅,不到一刻钟,艾糍一个个浮出了水面。花格子大婶说,浮出水面就代表艾糍熟了,可以出锅了。大婶用捞子捞了几个放在盆里请我尝鲜,我用小竹签挑了一个凑近鼻子一闻,一股清新的艾香扑鼻而来,轻轻咬下去,软绵绵的,糍中间是花生白糖馅,花生的香、白糖的甜一股脑漾进嘴里,真好吃,连山的糍粑果然名不虚传。大婶说,制作艾糍最佳时令是清明前后,艾叶初出,采摘艾枝上新鲜的嫩蕊煮水后柞水斩碎,和糯粉搓成圆形即成艾糍,如果想更美味一点还可以在中间加上不同的馅。艾糍常吃健胃,老少皆宜。煮好的艾糍捞出来放在一个个铝盘里,放在案板上,游客可以自行品尝。来到梯田边,一些人正忙着搭建用于祭祀的舞台,师公们则在舞台边整理行装与道具,游客们三三两两地行走在山路上,摄影爱好者们早已在最佳位置架起了相机,准备拍下最美的瞬间,美丽的壮族姑娘穿着节日的盛装正在田垄上唱着山歌

下午一点,准备工作就绪。壮家姑娘身着盛装来到村口迎接各路嘉宾,她们唱着优美的山歌,捧出甘甜的美酒,为来客献上五彩的壮锦,引领大家来到美丽的梯田脚畔。祭拜田头神仪式正式开始,只见师公们身着红色的道袍、道冠,手举傩铃与牛角,唱着道歌走到祭桌,祭桌上放着苹果、大米、猪肉、米酒四样祭品。师公口里念念有词,一会儿摇铃、一会儿吹号角、一会儿烧纸钱、一会儿倒酒献祭、一会儿舞蹈,这个过程持续了半个小时。然后,师公端起一盘艾糍走向耕牛,表示对牛的献祭。为了给整个祭祀过程助兴,在一旁的梯田中还安排了爬田埂比赛和运箱笼比赛,凡是每一轮获胜的都有机会获得一包大雾山大米。

晚上,凡是来参加开耕节的,不论是本地人还是游客都可济济一堂免费享受一顿合菜宴。所谓合菜,就是把十几样菜煮成一锅,大家围坐一起以示团圆,这是开耕节这一天必需的盛宴,象征着这一年的美好收成。坐在我身边的大哥说,他们这里的合菜须全部是当地所产,一般选新鲜猪肉、猪杂和各色青菜混合,煮出来的菜既有肉的醇香也有菜的清香,往年经济条件不好的时候在这样的青黄不接的时节能吃上这样一顿饭也算是一顿盛宴了,这顿饭过后就表示要开始一年的耕作了。晚饭过后,梯田里放满了荷花灯,田埂上插上了火把,漫山遍野火光通明,勤劳的山民可以趁着这火光下田夹黄鳝。白天用于祭祀的舞台上点上了大堆的篝火,热情淳朴的壮家人们正围着篝火,手拉着手唱着山歌,跳着舞。

篝火对歌一直要持续到晚上十一点,为了能及时赶到县城,我们没有坚持到最后,提前结束了愉快美妙的山村开耕节之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