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隐形分层教学:教学改革的内涵

隐形分层教学:教学改革的内涵

时间:2023-09-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分层结果只有教师和学生本人清楚,即同质分层,异质分组。隐形分层教学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隐形性、主体性与主导性、层次性与整体性、结构性与系统性以及动态性。这是隐形分层教学的根本特征,是隐形分层教学与显性分层教学根本区别。

隐形分层教学:教学改革的内涵

隐形分层是在保持原有班级建制的基础上,教师综合学生已有知识、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兴趣爱好和学习潜力等多元因素对学生进行分层,但不向学生公布分层结果,并将同一层次的学生编入不同的学习小组,学生之间只有组别没有类别。分层结果只有教师和学生本人清楚,即同质分层,异质分组。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置相应的教学目标,让各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

隐形“分层”并不是单纯形式上的对学生分层,而是包含两层含义:其一是学生分层,即综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以及学生的发展潜力和意向进行相对合理的分层,重点着眼于学生相近的最近发展区和学习需要来划分学生层次。其二是教学分层,是指教师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特点和最近发展区实施差异教学策略,包括教学目标分层、备课分层、课堂施教分层、作业分层以及评价分层等。这里所指的分层并无优劣之分,目的是充分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发扬学生自身的学习优势,促进个性发展的同时使全体学生都能有收获和进步。

隐形分层教学的特征可以概括为隐形性、主体性与主导性、层次性与整体性、结构性与系统性以及动态性。

隐形性。这是隐形分层教学的根本特征,是隐形分层教学与显性分层教学根本区别。除了分层结果只有教师和学生本人清楚,其他人并不清楚外,更重要的是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梯队式的内容无形地潜伏在整个教学活动当中,能使不同级别的学生在各自基础上都有所收获并激发学习兴趣,同时隐形分层教学相对于显性分层教学能有效避免标签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

主体性与主导性。这一特征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因材施教”“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与教育理念。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过程中因学生主体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与此同时,分层教学要求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质,既要做到因材施教,也要把握住因机施教,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www.xing528.com)

层次性与整体性。隐形分层教学强调根据学生不平衡的发展态势划分层次,因层设标、因层施教,使教学既要尊重学生的层次需要又要面向全体学生,既要挖掘不同层次学生的潜质,又要关注学生整体的发展,以学生的层次性发展带动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兼具层次性和整体性。

结构性与系统性。隐形分层教学以分层为策略,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智力水平、学习意志等因素划分层次,要求学生层次间符合正态分布的层次结构,并以系统论观点出发,优化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力求实施适应各层次结构的系统化教学,使“分层”具有合理的结构性,“教学”具有严谨的系统性。

动态性。隐形分层教学的价值就是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竖向获取新的知识与技能,使高层次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感觉过于简单而失去兴趣,接受进一步挑战,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层级低的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感觉教学内容过于困难受打击而失去信心,在竖向上取得成绩而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低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层次可以向更高层次递进、低层次可以向高层次递进。整个教学过程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来把控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层级间的调控,整个过程都是一个动态的教与学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