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教师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该是这种人。”因此,教师能否正确认识和积极接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开展品德与社会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学记》云:“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喜欢一个老师后才会信任老师,从而接受老师所传授的知识和道理。所以,作为品德与社会教师,首先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认知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信科学社会主义的真理,相信职业的崇高和正义,内心真正有了信仰的力量,才能真正有效地在教学中落实;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到自己的日常行为和教学工作中,体现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中。教师用温馨的话语、甜甜的微笑去面对每一位学生,让闪光的思想更灿烂,让暗淡的想法有转变,使学生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主、平等、和谐,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成长的快乐,从而也能平等待人,营造和谐的气氛。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实践活动中,从小事做起。品德与社会课教材探究性活动较多,要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探究空间和交流机会,从各自的特长和关注点出发,促使其经历观察、思考、讨论、质疑、探究的过程。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问卷、走访、查阅文献、上网等手段进行探究;并要求学生提出可行性方案,发表富有个性化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在小学教育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实践不可或缺。美国教育教学中流行这样一句话:我听了,我忘了。我看了,我知道了。我做了,我懂了!多看,多做,多参与实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要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丰富多样、吸引力强、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实践活动。活动主题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个性差异,切合实际。如“一本好书知春秋”一课,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并且明确了读什么样的书对自己的成长更有益。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对内容的了解,还应该让学生走向生活,在实践中真正达到“懂了”,学到的知识一定要外化于行动。知行要统一。在学习这一课前,可以让学生亲自采访父母,了解影响他们一生的书籍是哪些,对书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有个初步认识。在学习这一课之后,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的知识向课外延伸,我开展读书活动,真正让学生行动起来,并以“读书交流会”的形式给学生展示和分享读书带来快乐的平台。学生通过自身的读书实践,体会到了读书的真正乐趣;逐步引领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做个有知识的人,做个文明的人。所以,教材中蕴含的道理都是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体现出来的,单纯枯燥的说教,强迫学生接受,效果是不好的。“用教材”不是“教教材”。品德与社会课加强爱学校、爱家庭、爱劳动的教育,结合实际、回归生活、亲近社会。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上显然是不行的,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实际,采取看一看、查一查、找一找、访问与调查、参观与考察、想与做等多种活动方式,在体验中让学生得到启迪,在总结中受到感染,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大胆地让学生实践,在实践中无声地渗透。我们相信,种子播种了,只要有适宜的土壤、阳光、水,就会发芽、生长,孩子们不正是待成长的种子吗?教师只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孩子们一定会健康地成长。(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