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三,从课程目标来看,学生面对的不再是静态的课程文本,而是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基础的,可以拓展、完善的课程学习体系。
第一,与一般学科课程相比,此次开发的农耕实践课程无论是在课程结构还是在学习方式上,都体现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从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尝试综合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实现从结论学习向过程学习的转变;通过活动过程得到的亲身感受和体验,生成对新知识的需求和自我价值的发现,使学生的认知过程形成良性的动态循环,并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规范。
第二,本课程的开发是一项复杂的思想和思维的系统工程。开发人员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能力,精心设计了以农耕题材为主体,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区生活等多个领域的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包括农家美食探源、探究节气奥秘、体验农技工艺、感受种植快乐、农耕历史之旅、领略农具的神奇、感悟农耕智慧、农耕艺术鉴赏与创意表达八个学习主题。农耕实践课程在三至六年级实施,每一学期进行一个主题的学习。学习主题之间相互联系、层层深入。(www.xing528.com)
第三,从课程目标来看,学生面对的不再是静态的课程文本,而是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为基础的,可以拓展、完善的课程学习体系。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课程文本的学习已经不是学生学习的终极目标,它的主要作用是学习经历的记录、经验的总结和学习方式的体验和引导。本课程的开发力求“校本化”,即从课程的内容到结构的编排,从问题窗口到解决问题的材料援助,都选取了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内容,力求课程在实施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从自身的生活环境和亲身经历中得到学习的灵感与支持。这样的实践活动课程文本教师才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课程的组织与实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