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物是指硫与金属、半金属元素结合形成的天然化合物。当用碲、砷、硒等代替硫时,即为碲化物、砷化物、硒化物等类似化合物。本大类矿物种类繁多,是铜、铁、铅、锌等矿的主要来源,在工业生产中意义重大。
化学式为FeS2,通常呈粒状和块状集合体,浅黄铜色,绿黑色条痕,强金属光泽。硬度6~6.5。比重4.9~5.2。半导体矿物。
黄铁矿是制造硫磺和硫酸的重要原料,常与金、钴、镍等伴生,可综合利用。因其明亮的色泽和金属光泽,常被误认为黄金,故又被称为“愚人金”。黄铁矿在湖北省主要分布于鄂东南地区,鄂西地区也有分布。
标本名:黄铁矿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黄铁矿晶簇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标本名:黄铁矿与水晶共生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黄铜矿
化学式为CUFeS2。晶体呈四方双锥或四方四面体,但比较少见,通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黄铜色,表面常因氧化而呈金黄或红紫等锖色。条痕是微带绿的黑色。硬度3~4。比重4.1~4.3。黄铜矿是一种较常见的矿物,主要产于铜镍硫化物矿病、斑岩铜矿、接触交代铜矿病以及某些沉积成因(包括火山沉积成因)的层状铜矿中。
黄铜矿和黄铁矿一样,在野外很容易被误会为黄金。在风化作用下,黄铜矿转变为易溶于水的硫酸铜,后者当与含碳酸的溶液作用时便形成孔雀石、蓝铜矿;与原生的硫化铜矿物作用,可形成次生斑铜矿、辉铜矿和铜蓝,形成铜的次生富集。黄铜矿也是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之一。
标本名:黄铜矿(部分氧化)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黄铜矿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斑铜矿
化学式为Cu5FeS4,通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新鲜断口为铜红色,表面常因氧化呈蓝紫色斑状,因而得名。灰黑色条痕,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3。比重4.9~5.0。具导电性。
斑铜矿是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之一,广泛分布于各种类型的铜矿病中,在湖北主要分布于鄂东南地区,常与黄铜矿共生。
辉铜矿
化学式为Cu2S,通常呈粒状或致密块状,颜色和条痕均为灰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2~3。比重5.5~5.8。略具延展性。
辉铜矿是炼铜的重要矿物原料之一,主要分布于鄂东南地区,常与斑铜矿共生。
辉钼矿
化学式为MoS2,通常呈片状、鳞片状结合体,颜色为灰色,条痕为灰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1~1.5。比重5.0。手摸有滑腻感。(www.xing528.com)
钼是动植物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也常用于合金制造。辉钼矿就是炼钼的重要矿物原料。因为辉钼矿石中经常富含铼,同样也是提炼铼的原料。
标本名:斑铜矿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辉铜矿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辉钼矿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辉锑矿
化学式为Sb2S3,通常呈放射状、粒状集合体,铅灰色,金属光泽,不透明。硬度2~2.5。比重4.6。熔点较低。
辉锑矿是炼锑的重要矿物原料,锑常用于制造耐火材料、合金等,在湖北省主要分布于鄂南咸宁地区。
标本名:辉锑矿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标本名:辉锑矿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标本名:辉锑矿
收 藏:湖北地质博物馆
化学式为As4S4,通常呈致密粒状、土块状集合体,橘红色,条痕淡橘红色,透明到半透明。硬度1.5~2。比重3.5~3.6。暴晒后变成黄色,熔点较低。
雄黄又名“鸡冠石”,有毒性,常用于药物,是提取砷的重要矿物原料。砷及其化台物常用于制造农药、合金等。雄黄常与雌黄共生。
标本名:雄黄晶体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雌黄
化学式As2S3,通常呈块状、粉末状集合体,柠檬黄色,有时杂有灰褐色,暴露于空气中易变暗淡。透明到半透明。硬度1~2。比重3.4~3.5。熔点很低。
雌黄自古以来常用于制作颜料、药物,在现代是提取砷的重要矿物原料之一。雌黄常与雄黄、辉锑矿等共生。
标本名:雌黄晶体
收 藏: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